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我国建立储备制度将充分发挥煤炭保障兜底作用

日期:2024-05-11    来源:国际能源网综合报道

能源资讯中心

2024
05/11
10:09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煤电企业 电煤储备 煤炭产能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权威发布,今年一季度,我国用电量稳步上升之际,煤电发电量却有所缩减,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攀升,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我国能源结构。

数据显示,今年3月,我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达到4.0亿吨,较去年同期下降4.2%。整个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累计达到11.1亿吨,同比减少4700万吨,降幅为4.1%。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高达6875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比重约为30.7%。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42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为应对新能源发电的季节性和波动性特点,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并赋予煤电企业更灵活的用煤渠道,我国近日出台了《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旨在确保火电在需要煤炭时能够及时获得并有效发电。

在山东泰安新落成的煤炭储备基地,记者观察到,通过铁路从产煤区运来的煤炭在此地进行储备后,可经由公路、水路运送至周边电厂和耗煤企业。当周边地区出现能源短缺时,可调动储备煤炭以实现煤炭的弹性供应。目前,该基地已建成5个千吨级泊位、23.4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并具备50万吨的储煤能力,年货物吞吐量可达到3200万吨。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至2027年,我国将初步构建起煤炭产能储备制度,并有序核准建设一批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可调度产能储备。至2030年,产能储备制度将更加健全,产能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力争形成3亿吨/年左右的可调度产能储备。

此外,安全生产始终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石和保障,也是近年来煤矿建设改造的重点。与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的少人化、智能化矿山已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近日,国家矿山安监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至2026年,我国将建立起完善的矿山智能化标准体系,实现对重大灾害的智能预警。届时,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将不低于60%,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率分别不低于30%、20%,全国矿山井下人员将减少10%以上,并打造一批单班作业人员不超过50人的智能化矿山。至2030年,矿山本质安全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

在内蒙古这家年产3500万吨的露天煤矿,国内首套取消驾驶室的无人纯电动矿用卡车运输系统正在高效运作。相较于传统的人工驾驶模式,该系统不仅提高了矿山作业效率,还实现了少人化作业。

同样,在陕西的一家煤炭深加工企业,近期刚刚升级了智能工厂系统。该系统配备了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关键设备的状态、温度、压力及震动情况,并在出现异常工况时实时发出警报。此外,该企业还部署了大量辅助机器人在现场协助工作人员进行生产作业,从而实现了少人化、安全高效的生产模式。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