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我国首部碳中和专著发布(附:15条核心观点)

日期:2021-07-17    来源:能源杂志

能源资讯中心

2021
07/17
17:31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碳中和 化石能源 碳排放

7月15日,我国首部碳中和研究领域系统性专著——《中国碳中和之路》首发仪式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该书由全球互联网合作组织编写,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首次提出以中国能源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实现全社会碳中和的路径举措与综合方案,兼具创新性、系统性、科学性与实践性,开辟出一条技术成熟、经济高效的中国特色碳中和之路。

《中国碳中和之路》创新性地提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即构建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加快推进“两个替代”(能源生产清洁替代、能源消费电能替代),实现“双主导”“双脱钩”(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消费电能主导,能源电力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彻底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建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零碳可持续能源体系。

《中国碳中和之路》认为,立足我国电力和能源装备与工程技术优势,中国能源互联网碳中和路径以深度清洁替代作为能源生产领域脱碳核心,以深度电能替代作为终端能源消费领域脱碳核心,以电制燃料和原材料将二氧化碳从减排负担变成高价值资源,具有能源系统投资少、边际减排成本低、清洁发展带动力强等突出优势。预计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能够创造社会福祉累计约1100万亿元,相当于1元能源投资能够获得9元的社会福祉。

本书共九章、30多万字,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能源生产、工业、交通、建筑等主要碳排放领域排放现状、发展趋势、技术方向与减排潜力,提出清洁替代、电能替代、能效提升、电网互联、产业结构升级等重点脱碳举措,覆盖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此外,本书量化评估了各类低碳技术发展趋势和成本效益,提出了包括六大领域、30类技术的碳中和技术体系,以及一揽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附:《中国碳中和之路》15个核心观点

1.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机遇,体现了我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决心,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翻天覆地的变革。实现碳中和不仅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能源结构变化、生态环境改善,更是整个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重构,将有力推动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 构建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加快推进两个替代,实现双主导,双脱钩,彻底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2050年前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电力生产近零排放,将对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发挥关键作用。

3.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个有机整体,总体可按照尽早达峰、快速减排、全面中和三个阶段实施。达峰是中和的基础和里程碑,要坚持以终为始、统筹兼顾,力争以较低成本、较低峰值尽早达峰,先松后紧极有可能将更大困难和风险留给未来。

4. 中国能源互联网是未来我国能源系统的主体。预计到206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费的需求超过90%由清洁能源满足,终端能源使用一半以上由电能提供,仅保留少量化石能源作为原材料,用于化工、生活等领域。

5. 清洁替代是推动能源生产领域碳减排的根本举措,要彻底扭转“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以清洁能源替代煤电,同时提升平衡调节能力。

6. 电能替代是推动能源消费领域减排的根本举措。实现碳中和目标,关键是加速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主要领域电能替代,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实现能源消费由煤、油、气等向电为中心转变,大幅降低终端各领域化石能源排放。

7. 电制燃料与原材料是实现间接电能替代和“非能利用”的重要举措。电制氢是连接可再生电力与部分难以电气化用能领域的关键零碳纽带。发展电制原材料,将把二氧化碳从减排负担变成有价值的资源。

8. 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应用柔性直流输配电技术是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关键,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

9. 工业领域脱碳的重点是加快推动高耗能、高排放领域用能结构调整、能效提升,推动电能替代和氢能、可再生能源替代,从用能源头减少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现代工业体系,提高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10. 交通领域脱碳的重点是加快电气化,构建电为中心,氢能、生物质能等多能互补的现代交通用能格局,打造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交通运输结构。

11. 建筑领域脱碳的重点是提高建筑采暖、炊事和生活热水领域的电气化。推动电气化关键技术创新,加快热泵、蓄热式电锅炉等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屋顶光伏及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加快楼宇改造,广泛应用节能材料,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倡导与普及低碳生活方式,提高用能效率。

12. 要发挥我国在能源电力领域的优势,形成路线清晰、重点突出、包容性强的碳中和技术体系。重点在清洁发电技术、电能替代技术、先进输电技术、储能和氢能技术等领域开展研发攻关和技术推广,碳捕集和封存利用也是重要的碳中和技术措施,具有积极作用,但不会改变化石能源整体减退的总体趋势。

13. 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并尽快发挥作用,推动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融合发展,完善清洁能源市场化交易机制、价格机制、跨省区消纳机制,为清洁能源开发、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产业、财政和金融等政策支持。

14. 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特高压、清洁能源等领域的优势,抢占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和战略制高点,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全面构建新能源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技术产业优势。

15. “十四五”“十五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窗口期,对于实现碳中和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必须迈出坚实步伐、自我加压、主动作为,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动两个替代,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确保新增能源需求主要由清洁能源满足,加快零碳和负碳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完善政策与市场机制,为后续加速减碳打下坚实基础,争取更大主动。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