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腾晖制造“强者归来”!总裁董曙光:“我们将在今年增加15GW的产能建设!”

日期:2021-05-10    来源:能源一号

能源资讯中心

2021
05/10
17:36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中利集团 腾晖光伏 光伏行业

在近日刚刚举办的TUV莱茵2021媒体讨论会上,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腾晖光伏”)总裁董曙光首次公开亮相。

他对能源一号表示,腾晖的母公司---中利集团是光伏行业的老牌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柏兴被行业同仁亲切称作'光伏老王',是一位非常有情怀的企业家。过去几年,他响应国家号召, 带领中利集团深度参与光伏扶贫,经营中遇到了众所周知的政策问题,公司大量资金沉淀在扶贫项目。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大部分资金已经收回。”他表示,光伏产业是中利集团的核心主业之一,王柏兴主席要求,腾晖制造“强者归来”。

当天,董曙光就公司的技术产品走向、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腾晖制造能力建设、行业热门话题大组件和技术路线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以下是能源一号就他发言所做的相关精华整理。

今年组件价格:阶段性涨跌,总体平稳

就光伏行情预测来说:实际上,去年很多企业基于自身判断签了不少长单,年初行业的整体涨价潮让制造成本发生了大的变化,不少企业履约出现了很多困难,有的企业咬牙坚持, 有的企业跟客户商议共同承担的方案,甚至有的企业就干脆就不履约,造成了今年行业特有的现象。对未来价格的预判,还是出现了问题。

今年腾晖对于行情的判断,相对比较谨慎保守。整体组件价格将会保持稳定,组件价会有阶段性的涨跌,但幅度不会太大。这与市场需求、产业链瓶颈及后疫情的全球经济相关。

明年产业链的短板尤其是硅料被补足了以后,组件整体价格会有一定回落。产业链的下个瓶颈在哪儿呢?显然,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直至今年一季度供应链的变化、企业柔性供应能力、战略判断能力等都是最关键的成本实现力。这个我们非常重视, 也在逐步补强。

在经营过程里,我们也会遇到不少矛盾问题,比如因为原材料的上涨、产品质量、产品交期等。整体而言,腾晖光伏是一家有责任、有使命感的企业,经营策略、质量方针都比较保守,因为我们希望在这个行业里长期健康发展下去,公司一致坚守质量底线,着远长期发展。

今年是腾晖光伏产能建设新元年

今年是腾晖光伏的产能建设新元年,我们提出了“强者归来”的产能建设计划,今年将完成和新增不小于15GW的组件产能、10GW的电池产能,明年还将在产能建设方面持续投资。今后,腾晖的战略会更加聚焦,专注把光伏制造业做好,跟大家一起努力,为行业发展, 为双碳目标贡献腾晖力量。

从技术产品角度,我们新建的电池产能仍是PERC,甚至可以兼容到更大的230尺寸硅片。就产能设计来看,考虑到进一步升级的柔性空间,我认为PERC平台相当的潜力,勿容置疑PERC作为主流产能很有竞争力, 仍是目前最好的LCOE的组件方案。下半年,我们会完成异质结组件的开发,这也是非常有前景的技术路线,目前产业生态还在进一步建立,需要一些时间和行业优秀企业的一起努力。比如基于低成本的金属化技术、高品质靶材的国产化,更优秀和低成本的PECVD等装备的国产化,这些产业生态问题已经非常清晰,也都有优秀企业在努力。腾晖将在组件端率先发力,加强渠道建设,针对特别市场,尽快推出异质结组件。

异质结组件的高效率低温度系数等产品特点,在有些应用场景是有价值的,就异质结来说,目前很少谈大尺寸,大家聚焦到如何实现高效率,更高的发电能力,这才是更有意义的话题,无论你说光伏进入几点零时代, 但是忽略面积, 单纯谈功率,这意义不大。

目前我们在规划建设的新产能,可兼容相对比较大的硅片尺寸,具备一定的柔性能力。大家知道,柔性能力不是免费的,这是目前硅片电池尺寸还未完全定型的背景下的选择。除此之外,我们还预留了一些空间,为未来的TopCon升级做了空间准备。TOPCon对于存量产能来讲更友好些。我个人的观点是,过快推出不成熟的某些技术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近一年的大尺寸产能替代,将淘汰数百亿设备,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淘汰设备服役期还很短, 这浪费了大量行业资源。

目前看来, 单纯从存量硬件产能来说,TOPCon更友好些,产业生态也相对健全,但是无论HJT还是TOPCon, 都是高效率电池的解决方案, 目标都是实现更低的LCOE和BOS, 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

怎么看大尺寸与大组件

大尺寸跟大组件,要分成两个概念来讨论。首先提醒, 大家一定要记住3A背板带给整个行业的风险。我曾经在天合光能、晶科能源这样的行业顶尖企业工作过, 他们严谨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产品系统性风险的控制至关重要。我希望全行业一起努力,专注于基于质量的成本,基于质量的创新, 基于效率的功率。光伏产业将为实现“3060”的大目标而大有作为,这条道路并不平坦,我希望有志于光伏产业的各位企业家,要坚定战略定力, 不要今天有利润就做, 明天再换其他的产业,我强烈建议大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聚焦专注,不断沉淀, 利润自然会来。

再来说大尺寸的电池、硅片和组件。这其实是两码事。我不否定大尺寸的硅片和电池,不过大尺寸的组件是值得商榷的。

有一个客户向我们:“能不能帮我们做到78片的210 ?”我们可以算一下:60片的尺寸大约是2.7平方米,那么78片的有多大呢,单片大约会超过3.5平方米。当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究竟210或者182 再或者另外某个尺寸, 现在行业的认知还有差异, 但更希望的是大家回到问题的本质,讨论还是要始于LCOE, 这是光伏组件本质的能源属性!

今天的沙龙, 大家谈到了两点:第一,始于LCOE、始于BOS,这点我相信大家没有异议。但是,假如尺寸的思考始于LCOE和BOS, 从组件的设计,考虑到全产业链的技术和成本,技术进步带来成本结构的演进, 相信不久会有答案。

当行业还未实现标准化,就这个例子而言,在近两年尺寸变化过程中,如赛拉弗总裁李纲先生提到:换一个尺寸后,组件端就会牺牲掉上百亿的设备,很多电池设备也会离场,拉晶、切片等也是如此,这对于行业发展算不算是重大浪费?

第二, 行业的第三方机构,要不断提醒产品的可靠性问题。我们在宣传一种产品时,不能只宣传产品的正价值。当规格变化时,也存在负价值甚至风险,尤其是产品的极端应用场景。我更希望行业媒体、第三方认证测试机构,甚至行业领先企业,负起行业责任。

尺寸真的不是越大越好,这是肯定的。但硅片、电池的尺寸,随着我们技术的发展我认为是动态的。有行业专家提到的载荷测试热斑测试概率增加,可能与尺寸变大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随着电池和组件封装产业段设计和工艺的不断优化,制造装备的改进而逐渐解决。我们期待行业能更快地标准化,基于价值创新成本的标准化, 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地球气侯的多样性、光伏应用场景的多样性,注定了极难用目前的手段准确评估出产品的可靠性。在大量实战场景下,可能没有问题,每个场景的风险因子也各有不同,实验室的加速老化模拟的情况和真实应用还是有差异的, 我多次强调,测试标准只是入门标准, 只是基础,我们坚持相对保守的质量策略。

随着行业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标准与好规范,这里的“标准化”不仅是产品设计的标准化,也不仅是原材料,包括辅助材料的标准化,还有测试的标准化。而且,标准化并不是统一化,希望在典型极端应用的测试,来针对性的设计产品。产品的种类也不再是“一个测试、一类产品打天下”,可能针对典型应用的产品,这样行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