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人物 » 国内能源人物

社科院朱彤:探讨能源转型问题,“小逻辑”要服从“大逻辑”

日期:2020-11-27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宋琪 吴可仲

能源资讯中心

2020
11/27
10:19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碳中和 能源转型 可再生能源

11月23日~27日,由《中国经营报》与中经未来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在北京举行。作为年会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1月25日召开的“中经私享会——能源变革闭门沙龙”汇聚了中国能源企业和专家学者智慧,探寻未来中国能源转型与发展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能源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朱彤在沙龙上表示,“我们需要认识到当前能源转型是从底层逻辑上的转变,迫切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推动能源转型。”

朱彤称,能源转型的完整内涵包括“一个目标、三个支柱”。一个目标是指温室气体的减排,我国已经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而三个支柱则分别为: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power to X,即碳中性燃料。

“小逻辑”要服从“大逻辑”

“在进行能源转型相关现实问题分析与政策制定时,不同利益主体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应遵循‘小逻辑’服从‘大逻辑’的原则。”朱彤在发言时表示。

所谓“大逻辑”即为能源转型的方向和趋势,以及未来能源系统的基本特征。2020年9月,中央高层公开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朱彤认为,目前,我国能源转型的大方向是低碳和零碳,是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能源系统的转型,特别是电力系统的转型。能源系统的转型意味着我国将从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系统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系统。但这种转变很难通过自然过渡实现,因为这两个系统的技术与经济特征有很大不同。

“可再生能源发电更多是分布式、中小规模、大量的、在用户侧出现的,它的特点是波动性和间歇性,这些都显著区别于传统化石能源,因此其背后的发展逻辑完全不同。目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还比较低,可再生能源还需要依托化石能源系统继续往前走,但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断提高,传统能源电力系统就需要主动变革以适应。毕竟,在既有的能源系统中,能容纳的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朱彤表示。

同时,朱彤强调,推动能源转型是实现“碳中和”和经济的低碳转型,构建我国低碳经济竞争优势最重要、最靠谱的路径。也就是说,能源转型背后不仅事关能源系统,还涉及到整个经济的低碳转型,能源转型的成功将为培育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竞争优势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相关方发展的“小逻辑”必须在“大逻辑”的框架下进行。

“小逻辑是不同能源品种地位的变化,企业的发展策略和战略以及以何种技术方案提供能源服务,未来,不同能源品种的发展必须从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角度思考,思考在这样的能源体系中能发挥什么作用。”朱彤表示。

我国能源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

朱彤还指出,当前需要厘清我国能源转型的发展阶段,这是客观认识能源转型问题、正确应对转型难题的前提。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