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人物 » 国内能源人物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提议: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力【两会声音】

日期:2020-05-19    来源:时代财经

能源资讯中心

2020
05/19
15:27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2020两会 长安汽车 朱华荣 新能源汽车

我国新能源汽车面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发展动力亟待转换、核心技术供给不足、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新形势、新问题。

我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已达到两亿多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近年来全球车市“遇冷”,中国汽车在全球也面临不小挑战。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提出《关于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拉动中国经济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议案。

图片来源:锐景创意

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社会经济“稳定器”。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驱动下,汽车产业重新成为朝阳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汽车产品成为高科技产品。

历经二十多年努力,主流中国汽车品牌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水平等方面,已经达到并超越合资品牌,具备了品牌快速提升的基础。

一方面,主流中国汽车品牌在产品质量上已经达到并超越合资品牌,众多车型斩获细分市场满意度第一名。另一方面,主流中国汽车品牌在产品质量上的提升,还体现在消费者投诉率上实现超越。

在“新四化”背景下,主流中国汽车品牌开始率先突围,产品的技术水平领先合资品牌。同时,主流中国汽车品牌在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性价比等方面也已构建独有特色及优势,服务标准化日趋完善,服务效率、服务成本等普遍优于合资品牌。

尽管如此,汽车产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中国汽车品牌的塑造仍需要培育期。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品牌力差距大,主要表现为溢价能力与盈利能力差距大,在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生存与发展面临困难,亟待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

然而,目前“廉价、低端”的负价值品牌现象还比较突出,难以全面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近几年中国制造在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成效出现,但仍未形成特色标签。

对此,长安汽车人大代表朱华荣建议:

一、倡导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公众人物,优先使用、购买中国品牌汽车;

二、大型活动或国家行为层面,更多展现中国汽车品牌形象;

三、重量级媒体引导,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共塑行业舆论环境。

促进新能源汽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产销量和保有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已经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跨国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未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也面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发展动力亟待转换、核心技术供给不足、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新形势、新问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乱象频出。同时,新能源双积分存在压力,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且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实现不均衡;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仍然为政策主导型市场,私家车需求尚未激发。

而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性价比低,消费者购买意愿不强;私人充电桩建设困难重重,公共专用、社会公用充电桩虽未大面积普及,但问题不大;新能源汽车充电费用条目多、价格高;以及纯电动物流车路权问题。

对此,朱华荣提出以下建议:

一、审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优化顶层政策导向。一方面,重新制定新能源汽车的计划量,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宏观调控机制,杜绝行业乱象,规范新能源发展。另一方面,完善双积分政策可操作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并制定公共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占比。

二、改善新能源使用环境,激发消费新能源汽车动力。减免私人新能源乘用车低谷充电费和私人新能源乘用车充电停车费和服务费;鼓励私人充电桩对外共享,开放政府机关涉外单位自用停车场;给予纯电动物流车开放全天候路权,并进一步破除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地方保护政策。

三、继续加大对使用新能源车的鼓励,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强力推动公共用车、公务用车全面新能源化;构建公务用车出行平台。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