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贵州省关于深入推进“千企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日期:2018-08-09    来源:贵州省经信委网站

能源资讯中心

2018
08/09
17:21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贵州能源 贵州电力 千企改造

  “千企改造”工程有力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但目前,我省传统产业还存在结构不优、创新不强、效率不高、效益不佳等问题,与新常态下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深化“千企改造”工程作为守住两条底线、优化产业结构、引领创新发展、转换增长动力、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企业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化企业创新活力,对标世界先进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加快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一)有效投入不断加大。持续扩大有效投入,每年滚动实施1000户以上企业改造升级任务,其中省级200户,市县共800户,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实施改造升级。力争“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5000亿元左右,支撑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实施180个大数据与工业融合标杆项目和1800个融合示范项目,带动3000户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5000户企业登云用云。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4%、58%。
 
  (三)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使用率提高到5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低碳、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大幅增加,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四)质量效益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产品附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等明显提高。
 
  (五)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0.6%。新增5个以上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新增9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三、重点任务
 
  坚持“一扩”,推动“两改”,促进“三升”,加快存量企业的改造升级,推动工业质量向中高端迈进。
 
  (一)坚持改革、重组、培育结合,鼓励企业扩大先进产能。加快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进重点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成为行业的引领;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运营机制,推动企业管理事业部制。清理低效无效投资及僵尸企业,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改革工作,助推企业“瘦身健体”,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企业重组,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行业内外整合,企业资源集聚提升,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组建煤电、新能源、磷化、文旅、现代物流、民航、大数据等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做好产能过剩行业总量控制,加强与国内省份产能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业培育。聚焦新产业、新领域,培育一批创新型和先导性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大配套相关产品研发,积极促进企业孵化和产品更新,加快推进产业体系形成。
 
  (二)坚持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推动企业传统技术和绿色化改造。强调技术升级。加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在能源、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白酒、军民融合和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大技改投入,鼓励发展精深加工,引导企业对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进行整体技术改造,推广共性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条的集聚发展。促进两化融合。推进大数据和工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重点领域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北斗卫星导航等新技术、新设备在工业的应用,推动企业全流程和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实施绿色化改造。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等绿色工艺,大力推进能源、冶金、有色、建材等重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和绿色化改造。推进资源循环化利用,提高磷石膏、酒糟、赤泥、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磷石膏以渣定产政策,全面实现磷石膏消大于产。
 
  (三)坚持品牌、质量、创新管理,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溯源系统,推动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加产品品种,提升现有产品,研发新一代产品,开发一批差异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名优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改造优化采购物流、生产运营、营销服务等组织体系,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规范化、精细化和集约化水平。积极推进卓越绩效、精益生产、质量诊断等先进模式,大力推广管理创新先进典型。突出科技创新,加快研发、设计、咨询、专利、检验检测、产权交易等开放式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科技市场、技术入股和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等方式和机制,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多领域创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联盟整体创新发展促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区域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四、改造方向
 
  按照国家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的要求,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对煤炭、电力、有色、冶金、化工、建材、装备、烟酒、医药、特色食品、电子等产业改造提升,围绕重点企业和产品,明确改造方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煤炭
 
  方向一:整合煤炭资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影响城市安全和规划禁止开采煤矿,异地扩能推动新煤矿建设。引导煤炭从燃料向原料过渡,促进煤焦电化、煤电化产业链延伸发展。
 
  方向二:结合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建设贵州煤矿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煤炭生产、管理等环节不同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打通和在线监测,提供生产设备运行管理智能化、协同化服务,提升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数字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方向三:突破关键技术,采用先进装备,实现绿色开采和清洁生产。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示范项目建设,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开采利用。推广无煤柱开采、以孔代巷技术,减少矸石产生量,积极开展矸石用于采煤沉陷区回填和道路建设填充。开展煤矿生产、煤炭洗选加工、煤化工等企业用水综合利用,减少新鲜水取水量。
 
  (二)电力
 
  方向一:发展电力电子器件、核电站设备关键零部件、3.5MW风电叶片、风电发电机组、风电制动装置,关键风电配套能力、核电零部件制造。
 
  方向二:加快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分布式小水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序推进火电、热电和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的大型燃煤机组和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煤改煤层气发电项目。
 
  方向三:推进智能电网技术的开发利用,支持分布式能源和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能力。
 
  (三)有色
 
  方向一:重点推进铝、镁、钛等产业链延伸,鼓励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大力发展铝、镁等高强轻质合金材料。鼓励发展航空航天、船舶和医疗等领域高端钛合金产品。
 
  方向二:发展耐火材料、研磨材料、化学制品及高铝水泥等非金属产品;鼓励对赤泥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鼓励电解铝生产副产品的回收利用。
 
  方向三: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有色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解铝企业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进行原材料自动配比,实现铝锭品级率的精准控制和产品质量证明书自动生成。
 
  (四)冶金
 
  方向一:延伸铁合金、工业硅、电解锰等产业链,重点发展低磷低碳高硅锰硅合金、高纯硅铁等系列铁合金、硅铝钡、硅钙钡、硅钙铝等高档次的复合铁合金。大力发展高纯电解锰、高纯硫酸锰、四氧化三锰、镍钴锰氢氧化物、镍钴锰酸锂、锰酸锂等精深加工产品。
 
  方向二:调整钢材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重点发展汽车专用棒材和机加工用优质棒(线)材、焊丝钢、钎具钢、易切钢、轴承钢、轮毂刚、弹簧钢、钢帘线、锻材、电梯和海洋设备用钢绳等产品。
 
  方向三: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实现降本增效,推广应用洁净钢生产系统优化技术、废水膜处理回用技术等炼钢技术,以及冶金矿山废石、尾矿,钢铁厂产生的各类尘、泥、渣、铁皮等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
 
  方向四:加快推进业态融合,发展“互联网+制造+服务”,通过运用互联网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增值服务,搭建工业电商平台,拓宽发展空间和产品渠道,培育“制造+服务”跨界融合的新市场主体。
 
  (五)化工
 
  方向一: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提升技术工艺水平。重点攻克中低品位磷矿利用、磷矿伴生元素利用、磷矿采空区复垦绿化等关键技术。加强磷石膏、磷渣、黄磷尾气、焦炉煤气等化工废气、废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发展新型煤化工,积极引进前沿先进技术工艺,鼓励发展基于现有传统煤化工产品的精深加工。
 
  方向二: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改造提升现有磷复肥产业,积极发展烟草、茶叶等专用复合肥、智能型、功能性缓控释生态复合肥等新品种。大力发展精细磷酸盐,加快升级黄磷生产技术,积极发展食品级、饲料级磷酸盐,做强、做优各类磷系阻燃剂。积极开发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高纯电子级磷化工系列产品。推动煤化工产品高端化,大力发展醇醚、烯烃/芳烃产品,优化发展焦化产品。
 
  方向三: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重、能耗标准低的落后产能。全面落实磷石膏“以渣定产”,倒逼磷化工企业绿色转型。加大湿法磷酸工艺技术改造,积极推广使用二水-半水法、半水-二水法等先进工艺,提高磷石膏品质。鼓励汞化工企业实施节能环保改造,发展精细汞化工产品。
 
  (六)建材
 
  方向一:推进水泥、墙体材料等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
 
  方向二:大力发展轻质内墙隔板、硅酸钙板、保温装饰一体化等装配式墙板、墙体,工厂化生产叠合楼板、楼梯、内外墙板等部品部件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发展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预制工程构件。发展节能门窗、节能安全玻璃制品、型材和建筑装饰材料等。推动竹木、石材等特色产品加快发展。
 
  方向三:鼓励新型建材企业开展电解锰渣综合利用,扩大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大宗固废在新型建材生产中的综合利用;推广石材加工废石、石粉、建筑废弃物(建筑垃圾)一体化回收处置和再利用生产新型建材技术,支持利用农作物秸秆、竹纤维、木屑等开发生物质纤维增强的木塑、秸秆保温板、轻质隔墙板等的生物质建材。
 
  方向四:建立新型建材+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建材云平台建设,搭建大宗原材料集中采购、物流配送平台,建成涵盖新型建材主要门类的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和建材物联网。
 
  (七)装备
 
  1.汽车
 
  方向一: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汽车、天然气汽车等新能源和节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符合市场需求的乘用车、载货汽车、客车和专用车等。
 
  方向二:发展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关键材料,节能减排发动机,控制系统及驱动电机,充电设备及设施,开展燃料电池等新型车用储能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
 
  方向三:发展汽车变速器、主被动安全系统、轻量化车身、散热系统、电子电器、电源转换器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技术。
 
  方向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操作系统、伺服器、传感控制单元、网络模块等。
 
  2. 航空
 
  方向一:提升高级教练机研发制造水平,发展适用于初/中级飞行训练任务的教练机,开发生产3座以下固定翼、旋翼式通用飞机,发展工业级和消费级无人机。
 
  方向二:发展航空发动机及其核心部件,无人机遥感遥控系统,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
 
  方向三:发展通用飞机维修、营运;无人机运营服务;开展通航维修、航空俱乐部、应急救援飞行、FBO飞行服务;争取低空空域开放,结合重要旅游景点建立低空观光的初步架构。
 
  方向四:重点开展飞机用新材料开发、材料精密加工,开发飞机覆盖件等大型零件制造。积极发展航空标准件、航空精密铸锻件、液压件等零部件制造产业。
 
  3. 航天
 
  方向一:积极研发适应复杂环境、多种任务需求,涵盖近程、中程、远程的低空导弹武器系统。参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协外配套任务,力争扩大配套规模和配套层级。
 
  方向二:加大北斗卫星应用,拓展北斗卫星相关产业,推动航天技术在国土资源测绘、城市规划管理与监测、抢险救灾、交通运输、物联网、远程服务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及示范推广。
 
  方向三:积极推进航天技术与装备制造业融合,推动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技术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
 
  (八)烟酒
 
  方向一:加大酱香白酒和贵烟品牌建设,制定酱香白酒地方标准,优化贵烟品种,巩固品牌地位。
 
  方向二:推广应用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数据采集、信息化管理和检验检测技术,对生产原辅料、生产加工工艺、产品、检验、包装、贮存、安全生产、流通、环境保护等进行规范,建立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监管防伪追踪追溯信息服务平台。
 
  方向三:支持省内包装材料生产、包装印刷等与烟酒关联的产业发展,鼓励使用包装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包装设计水平。
 
  方向四:推进营销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扩大营销网络体系,优化营销网络布局, 精细化搭建市场营销平台。
 
  方向五: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加强技术改造,降低物耗、能耗,节约用水,开展丢糟、曲草等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白酒产业循环经济。
 
  (九)医药
 
  方向一: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多肽药物、核酸药物等生物技术新药,以及新型的生物技术药品给药系统和相关技术。支持发展预防和诊断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血液制品等。推广应用基因工程疫苗、灭活疫苗生产技术,酶分子工程技术,活性多肽提取及化学修饰技术等。
 
  方向二:发展中药新药、现代中药大品种,推动传统名优产品的二次开发及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发展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和工艺装备、中药材初加工技术和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中药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技术、中药现代剂型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单元制药技术及配套设备等,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制药技术与设备。对中药提取、浓缩、醇沉、干燥等重点工段实施自动化改造提升,加快中药标准化、现代化进程。
 
  方向三:发展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物,加强对药物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开发,发展新剂型、新释药系统,推广速释、缓控释及靶向释药等技术,发展口服缓控释制剂及贴剂、喷雾剂、吸入剂等透皮或粘膜给药制剂。
 
  方向四:发展新型、环保、使用便捷的药用包装材料和容器。
 
  方向五: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对药品的包装、仓储、分拣、配装等实施智能化管理,支撑医药产业智能工厂建设。
 
  (十)特色食品
 
  方向一:升级改造粮油制品、肉制品、辣椒制品、天然饮用水、茶叶、水果饮料等食品保鲜技术、货架期延长技术、工艺流程标准化技术,发展冷加工技术、紫外线杀菌技术、自动切割、封包技术。
 
  方向二:推广运用软包装生产线、方便食品生产成套设备、杂粮加工专用设备,以及机器人、信息技术、生物加工、高级分割系统及传感器系统,研发由计算机自动设定的全自动封闭生产线。
 
  方向三:支持异地城市、旅游区、车站码头特色食品销售体系及电子商务建设。
 
  方向四:推广应用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数据采集、信息化处理和检验检测技术,以及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升级改造。
 
  (十一)电子
 
  方向一:发展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便携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家用视听、汽车电子、电力电子、健康电子、信息安全设备,发展新型智能交换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终端产品。
 
  方向二:发展芯片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提升封装和测试产业规模,加快发展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数字音视频用关键芯片、智能卡芯片、工业控制芯片、汽车专用芯片,推动信息安全芯片、服务器处理器芯片、MEMS传感器芯片的研发产业化,突破物联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的传感、控制新型电子元器件关键自主技术。
 
  方向三:提高半导体电子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等电子材料的生产规模,发展高容量、超薄、柔性锂离子电池以及超小型锂电子电池。
 
  方向四:推动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应用,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和技术,培育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撑企业转型发展。制定“千企改造”工程资金管理办法,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行资金补助,补助金额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含),以债权投资作为“以奖代补”实施后补助,超过1000万元的,采取股权投资方式,利用贵州省工业及省属国有企业发展基金支持。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社会资本融资渠道,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和鼓励银行资金向实体经济倾斜,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争取每年吸引各类资本投资1000亿元以上,用于支持全省工业企业的技改升级。充分利用贵州省工业及省属国有企业发展基金,用市场化方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落实税收政策,用足用好用活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改造升级。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50%,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
 
  (二)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创新企业引导方式。差别化用能机制。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千企改造”龙头和高成长性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在科学核定企业初始用能权的基础上,对各地“千企改造”龙头和高成长性企业的年度节能降耗任务可低于当地工业平均消减比例。差别化用地机制。针对“千企改造”龙头和高成长性企业,用地优先列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保障土地供应,且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统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土地综合整治结余建设用地指标向“千企改造”企业项目倾斜。差别化排污机制。省级“千企改造”龙头和高成长性企业的年度减排任务可低于全省工业平均消减比例,重点在排污权指标分配等方面给予支持。市(州)级对当地“千企改造”企业在年度排减任务、排污权指标分配给予支持。差别化信贷机制。深化产融合作,建立企业综合评价结果与金融机构信贷相关信息实时共享制度,对“千企改造”企业在信用评级、贷款准入、贷款授信和利率优惠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为优质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三)强化区域考核评价,督促地区推动转型。定期对“千企改造”工程推进情况和有关政策执行情况开展评估,将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对市、县(市、区、特区)增比进位综合测评的重要内容。构建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分配与地区“千企改造”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对考核优秀的地区在新增建设用地、用能、排污等指标配置上予以倾斜,优先布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或载体。加强对地方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激发企业市场活力。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化审批程序,推行并联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信息引导,完善技术改造投资统计体系,及时发布高端化、绿色化、信息化技术改造投资信息,引导企业加快改造升级步伐。充分利用好贵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将“千企改造”企业重点项目纳入联系服务企业范畴,制定改造方案,明确时间表、绘制路线图,查摆和解决问题,推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
 
  (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千企改造”工程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各自职责,研究制定深化“千企改造”工程的配套政策措施,并拟定部门或单位的年度目标任务、工作要点及措施,按季向上级政府部门及“千企改造”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工作推进情况,加强对地方工作指导,形成合力。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省级执行情况,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认真抓实抓好。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