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市场观察 » 正文

“燃煤之急”拷问电煤储备制度

日期:2010-01-19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北陵

能源财经

2010
01/19
09:1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燃煤之急 电煤储备制度

    媒体报道:近几年,几乎每到严冬,华中、华东地区都会受到缺电困扰。而这种季节性缺电与以往不同,并非装机能力不足,而是缺煤——电煤紧张。(1月18日人民网)

    为什么缺煤?媒体给出三个答案:其一,我国火电装机占到70%以上,煤炭消耗量大;其二,我国煤炭资源和经济布局特殊——资源多在西部,用电负荷集中在东部,不得不把西部的煤炭长距离运到东部去发电,这就容易引起运力紧张,进而加剧煤炭供应紧张;其三,长距离煤炭运输极易因天气变化而受到影响,导致港口煤炭“入少出多”,存煤快速下降,煤炭供应更趋紧张。

    但这样的回答不能服人。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近期根据煤炭产能、实际产量和近年来的需求量就作出过判断:从全国市场看,当前及2010年全国煤炭供需总体平衡;从长远看,我国煤炭产能依然过剩。既然如此,装机规模引起的巨大煤炭消耗,就不能成为“燃煤之急”的充分理由;局部地区出现煤炭供应短期偏紧现象,也不足以影响整个煤炭供求大势。因此,缺煤不是一个真实的命题。

    煤炭资源和经济布局特殊,也难成理由。要说特殊,日本的资源和经济布局更特殊:日本能源的83%依赖进口,其中煤炭的97%依靠进口。日本煤炭的主要进口地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美国,都离日本本土几千公里乃至万里以上。可有谁听说日本发生过大面积的“燃煤之急”?

    再说,天气变化并不具有突发性,气候反常、年年的冰雪灾害早成“规律”,既可预料,也有解决之法。诚如能源专家林伯强说的那样:“电厂事先完全可以预料到冬季这一轮用煤高峰,多存一些煤不就行了吗?”可以预料而不超前预见,用煤高峰之前不加大电煤储备,把责任归咎“天老爷”说得过去吗?

    我认同这个分析:“燃煤之急”的原因,固然有煤、电价格矛盾,煤炭与运力匹配不够,能源供应布局等原因,但有“一个突出的、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不少煤炭的终端消费者不愿意为必要的能源占用资金,在企业运行的预案中,很多企业没有把灾害性天气或交通异常情况考虑进去。”

    火电是二次能源,作为原燃料的煤炭是须臾不可断缺的动力源。所以在国际上,火电企业都把煤炭库存作为日常经营监控的重中之重,并纳入经营战略管理。比如,美国火电厂的煤炭库存量要求保持在40天左右,日本则在保证火电有数十天运行库存的同时,进口的大量煤炭埋藏于海底以作为战略库存。但目前国内火电企业沿袭的是多年不变的储备标准,普遍以10至12天为正常存量,以5天为警戒线。在这样的库存标准和库存概念指导下,电煤储备尽可能向煤矿和社会转移,库存明显偏低,既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也与中国的特殊国情不适应。

    冰雪气候下,大面积的“燃煤之急”不是偶然;天寒地冻不过是以极端的方式将煤炭储备短缺的问题放大而已。“燃煤之急”拷问电煤储备制度。我国火电厂,尤其是远离煤炭生产基地的火电企业,是到了认真反思煤炭储备概念和库存标准的时候了!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