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财经要闻 » 正文

能源国企改革遭遇制度阻力

日期:2013-07-04    来源:股城网  作者:本站整理

能源财经

2013
07/04
07:5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能源 阻力

    在市场化已成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国有能源企业正在由内而外地推进改革,引入民资,提升企业竞争力。但目前的改革成果与公众的期待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距离。权威专家认为,国有能源企业的改革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层面,需要政府从更高层面上介入,以帮助国有资本实现在能源产业中有进有退的战略布局。

    能源国企资本多元化

    虽然饱受质疑,国有能源企业的改革却并没有停滞不前。

    2013年6月26日,能源国企中国石油以资产出资,引入保险、养老金、银行、公益基金等合作方的600亿元社会资本,共同成立中国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运营西气东输工程部分管线等。

    这是中国石油短短两年内第二次向民营资本伸出橄榄枝。2012年,全国社保基金、国联基金、宝钢集团各出资100亿元,入股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项目建设。雅戈尔通过国联基金出资30亿元。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伟善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说,项目公司的合作模式要求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任何决策都要公开、透明,将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成功后将是一个国有企业和民营资本共赢的示范案例。

    参与该项目的中国石油人士认为,中国石油已经变身为“打工者”。

    过去几年里,能源国企的资本构成逐渐多元化,国资在企业资本构成中的占比不断下降,民营资本以各种方式进入到能源领域中。其中一批率先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走向资本市场的企业,已在服务于更多的资本市场投资者。

    中国另一家大型国有石油企业——中国石化率先调整产业布局上,做大做强优势板块,并谋求优势板块的上市。中国石化的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石化集团将依靠资本市场,布局专业化,实现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赵昌文对本报记者说,从国有企业已有的改革政策和实践看,过去我们一直坚持的改革方向就是公司化、资本化、证券化,未来,要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仍然需要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民资进能源需公平环境

    中国石油吸引民资进入管道建设中,只是民资进入到能源领域的冰山一角。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对能源产业表示出强烈的兴趣,一股民资进能源的热潮兴起。

    卓创资讯的分析师张斌告诉本报记者,在成品油的炼油和销售领域,民营资本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却缺乏原油的进口权,与国有企业处在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下,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近几年来,民资进入能源领域的热情度高涨,遭遇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被称为民营石油企业的代言人,过去几年里他一直在呼吁放开原油的进口权,为民营炼厂争取公平的竞争环境。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史丹认为,从长期看,民间资本的发展壮大,政府要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民营资本掌握开发能源的技术,为民间资本以独立企业的方式进入创造条件。

    与其他制造业相比,能源产业中国有资本占比相对较高。近几年来,随着民营资本的进入,国有企业占比逐渐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有资本就要从能源产业中退出,国有资本有它特殊的优势。

    国资委作为国有资本的股东代表,代表国家管理着国有资本,拥有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权力。在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看来,国有企业与市场化并不矛盾,一些率先进行市场化的国有企业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中化集团就是成功进行市场化转型的典型国有企业。

    “中化曾经有化肥的垄断经营权,后来国家政策把它打破了,中化只能通过改革求得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能源板块都能彻底放开,特别是一些基础性能源产业,在放开前必须考虑到中国缺乏资源的现状。”上述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中国资源储量不丰富,不少能源领域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国有能源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对民营资本完全放开的煤炭产业为例,无论是在环保投入还是在高效开采上,大型国有能源企业都做得比小煤窑好很多。”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