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加速跑”

日期:2024-05-21    来源:国际能源网综合报道

能源资讯中心

2024
05/21
09:49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动力电池回收 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深圳乾泰能源再生技术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退役后,就像玩“俄罗斯方块”一样,我们要按照它们的最大剩余容量,巧妙地安排它们的“新家”。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小勇笑着说:“如果电池容量在60%~80%之间,它们就可以成为电动叉车、两轮电动车、大型储能电站的得力助手;如果电量只剩20%~60%,那它们还可以在小型储能电站、通信基站、太阳能储能系统中发光发热;而一旦电量低于20%,那就得请它们‘退休’,进行专业拆解,提取其中的宝贝金属,比如锂、镍、钴、锰等,这些可都是宝贵的资源呢!”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也感慨道:“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简直就是‘城市矿山’中的宝藏猎人!加强回收利用,每年都能满足我们新能源汽车一大块资源需求呢!”

回收技术不断突破,商业模式也日渐成熟。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里,藏着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果不及时、正规地回收,那可是个大麻烦,会污染环境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在接受采访时严肃地说:“无论是为了环境保护,还是为了能源再生利用,解决动力电池退役回收问题都是国家大事,产业大事!”

近年来,我们国家可是下了大力气,建立了动力电池等产品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这意味着,动力电池企业和汽车生产企业得负责到底,按照规定建立与产品销售量相匹配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已经形成了由主要动力电池厂商、新能源整车企业、锂电材料企业与有资质的专业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共同参与的回收大军。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末,国内已有162家汽车生产企业和77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设立了超过一万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真是壮观!

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效能不断提升,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赵小勇自豪地说:“咱们国家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不仅回收数量领先,部分回收技术还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呢!”在回收技术上,国内行业物理法与化学法并行发展,其中物理回收法的环保和成本优势日益凸显,成为回收磷酸铁锂和碳酸锂电池的首选方法。

深圳乾泰能源再生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经理胡军伟也表示:“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回收利用,不仅能让回收企业赚钱,还能给动力电池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政策方面也是越来越给力,助力产业腾飞。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政策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从2018年到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五批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企业,总共有156家企业上榜。

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全国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原则,规定了汽车生产、电池生产、梯次利用企业应承担的产品回收责任,涵盖了从研发、设计、生产、运营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列入了鼓励类目录,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国务院办公厅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废旧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加强溯源管理,推动梯次利用产品质量认证,制定技术规范,开展专项检查行动等。

帅石金教授激动地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规模和优势,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全球范围内,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也成为了行业的热点和焦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认为:“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我们也需要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完整政策体系。”他表示,我国正在积极构建适应新时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新格局,推动标准规范国际合作互认。

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达到惊人的602.8万吨,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强调:“无论是从国内市场还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出发,构建‘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协同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新生态、新业态都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