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气候变化 » 正文

碳排放是发达国家遏制发展中国家的武器?

日期:2009-12-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中国经济网

能源财经

2009
12/24
15:2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碳排放 发展中国家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23日在央行举办的2009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碳排放已经上升到政治问题甚至道德问题。李扬称,“我问过好几个院士,他们跟我说,人不要这样自我多情,你没有能力影响世界,在二氧化碳排放里,人类累计排放下的不过1%,二氧化碳气体中,在有毒气体当中不过占0.016%,你有什么理由把它夸大。”

  李扬认为,奥巴马上台之后,一笔钱分三部分投下去,一部分是金融救助,一部分是金融救助,一部分是为未来奠定科技技术,最好选择的是碳。所以,这个事可能是被夸大了,它本质上是发达国家约束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武器。

  以下是李扬的发言实录:

  李扬:尊敬的主持人、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高兴和老朋友再次聚会,我们的主题是“碳”,对这个问题,应该说有一些年代了,最早是一帮搞技术的人来做,然后金融学家在研究。真正引起注意是奥巴马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美国走出危机的重要措施,关于碳有很多角度,有技术、政治、经济的角度,我今天是从走出危机的角度来谈碳的问题。

  谈两点,一个是既然从这个角度,就需要从这次危机的根源做一个分析。我们认为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科技基础丧失,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有很多的周期,其中最大的周期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周期,这个周期是大周期,应该讲我们刚刚经历的这个危机是大周期中的谷底。我们的判断就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事实上是一次经济危机,它的深厚基础在于支持全球经济增长的科技基础。我们不妨看一下危机之前的繁荣时期,做经济的人都会承认,那是非常好的时光,是世界经济市场从来没有过的时光。导致新经济(310358,基金吧)产生的原因有三类,一类是科技进步,信息技术为基础。第二类是全球化,特别是以中国为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以低成本的优势融入全球的经济,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地图重新画,当然也使得美国长期赤字得以显现,第三全球经济自由化,使得资源配置更为有效。上述三类导致危机之前,这轮前所未有的高增长的经济这样的原因中,科学技术是第一重要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这次危机事实上是科技危机,所以目前全球都在寻找新的科技基础,那么未来的增长必须找到一个足以和信息技术相匹敌的技术。美国奥巴马上台之后,一笔钱投下去分三部分,一部分是金融救助,一部分是金融救助,一部分是为未来奠定科技技术,他找的是碳。

        但我们觉得,这个事儿我们保持一点警惕为好,看这个问题,我们很早就看到碳的金融问题。我们很早注意到这个问题,刚才我感觉到和以前不一样了,刘主任刚才说和蒸汽机、电力、信息相提并论,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它已经上升到政治问题甚至道德问题,我问过搞技术的,我问过好几个院士,他们跟我说,人不要这样自我多情,你没有能力影响世界,在二氧化碳排放里,人类累计排放下的不过1%,二氧化碳气体中,在有毒气体当中不过占0.016,你有什么理由把它夸大?我说你看看汶川地震,大自然那个破坏力在我们人类出生之前,地球天翻地覆,那是你造成的,你只是地球上薄薄的一层,所以这个事可能是被夸大了。

         所以值得注意的两点,它本质上是发达国家约束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武器,从全球政治格局的矛盾来看,从技术上来看,它能不能像蒸汽机一样改变我们的世界呢?我们回答是恐怕不能,就这个问题我跟小川行长谈,有一个共识,我们可以在生产函数框架谈这个问题。这是很的一个角度,从生产函数角度讲,蒸汽机、电力都是提高资本效益的。经济学的话是用更低的成本生产出了更多的东西,

  所以哥本哈根会议上要保持发展的空间,在这个立场上和发达国家有很多的争议是有道理的。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个事要做,我们更多的是从节能角度来认识,西方国家绝对不是从节能角度,是从限制你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利的角度谈这个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所以我们要坚持中央关于碳的问题三句话,第一句话保持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前前后后的材料上都强调这了一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节能角度,也就是说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碳的问题,这个角度完全可以。因此也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碳金融,我觉得碳金融很容易就炒出一个新泡沫。这次危机告诉我们金融很容易自我服务,很容易自娱自乐,搞出一个东西大家去交易,把钱搞进去,始作俑者赚到钱,让全世界承担金融泡沫的后果。所以我自己觉得这个事需要警惕。

  但回过来我们要找的是扎扎实实的能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的科技因素,当然可以包括碳,但绝不仅限于碳。我们看到这次反危机过程中,中国政府显示出了独特的智慧,比如说在2008年救市方案中,大家比较关注4万亿,其实4万亿到现在还说不清楚,稍微了解一些情况的注意到后面有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但大家都常常忽略所谓一揽子计划里有十六个科技专项。中国政府推出十六个科技专项意思是说认识到此次危机是因为上一轮科技进步的潜力已经耗尽,人类社会需要找到新的科技基础,认识到这个事实,所以我们本来是打算逐个实施的科技规划一次推出。

        不仅如此,09年11月3号,温总理在一个挺突然的,实现没有安排的情况下做了一个发言,他表示政府必须要讲了,而且已经比较成熟了,标题就是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并且在这个讲话中规划了中国未来可能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产业,从天上到地下,从材料到原料都有。这个讲话体现出一个逻辑,就是前面我反复说的,任何一轮经济危机,总是有新经济、新产业引领而走出,并重新走上平稳较快发展之路的。而08年以来的救市措施主要依靠传统产业,这种状况不可持续,如果延续下去会有恶化经济结构的弊端。

  那么刚刚结束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我们的看法,有一段描述就是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研究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大才真投入等等,要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我们的眼光不局限在碳上,建立创新性国家,使科技发展作为有利支撑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又回到我们这些年老在说的创新型国家的主题上来。

  关于创新我们一说就有政府投入,我觉得当我们引为战略的时候,要确定一个看法,企业和市场是创新的主体。下面我们做一下分析,国家创新体系结构可以用这张图,技术研究一直到销售服务这是一个链条,又可以化为三个阶段,研究阶段、技术开发阶段、商业阶段,这个链条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结构,任何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结构如何,就在于这样一些链条是如何安排的,从金融角度来说,每个链条传递的过程中主要依靠什么资金,是靠政府资金,政策性资金还是商业兴资金,是依靠科研单位还是依靠企业就构成了不同的国家战略体系。下面我们做一个比较。

  做比较之前我们还要对创新体系做一个分析,实行有效的分工和交换,创新体制是一个链条,有一些安排是包打天下,我们要必须确认分工和交易的极端重要性,因为迄今为止,我们不管有什么新的技术,分工以及有效交易是过去时,现在是今后仍然提高效率,优化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推行国家创新体系中也必须这样做。我们看一下美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做的非常领先,我们看到基础、应用研究在大学,大学绝不做商业性开发,他有一些国家研究机构和国家实验室,向后延伸了一点,只是做技术,技术研究、技术试生产以及制造等等。而企业在创新链条中逐渐向前延伸,以至于很多企业做基础研究。在资金来源上我们看是产业界的资金来源为主。德国国家创新体系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差不多,德国作为一个加工技术非常先进的国家,它很注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所以它的研究机构和专设机构很多集中在中间这个领域。

  我们看到中国呢,是非常不同的,我们国家的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大学,从摇篮到坟墓什么都做过,从技术研究一直到卖产品什么都做,部委省市自治区的研究机构也基本差不多,只是基础研究少做一点,而且整个体系中,企业是微不足道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差别,那么中国的研究机构和大学热中于包打天下原因很多。一个是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所以要求大学创收,我想大学现在已经到了不整顿不可的程度了,很重要的弊端就是大学就是一个买卖场。除了卖产品什么都卖,文凭等等都卖,这个情况反过来说是因为资金不足。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国家产权保护是不严格的,到底什么是我的,交易过程中应该怎么定价、多大的权利、如何分享是不清楚的。所以有被科研成果有被低价收购甚至白白流失的问题,所以科研人员亲自下海,十有八九不能成功。

        因此要想使科研人员发挥专长,在创新体系中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不仅需要强调专业化分工还要提供财政支持,要有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在此前提下有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

  因此建设创新型社会,首先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我们觉得应当到了要把什么是大学,什么是科研机构,什么是开发性金融机构,什么是市场,什么是企业,什么都做的这样一种情况应该过去了,有了分工就有了交易,有了交易就有了市场,有了市场就有了效益。这个是一个更亘古不变的原则。

  最后一句话,用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企业是创新主体,市场是创新动力的观点,谢谢各位!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