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用10年时间掌握全球竞争力!上汽“氢战略”一点也不轻!

日期:2020-09-16    来源:氢能汇

能源资讯中心

2020
09/16
18:35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上汽捷氢科技 上汽集团 燃料电池汽车

加快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战略,上汽集团发布了中国汽车行业首个“氢战略”。

9月13日,上汽集团宣布,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上汽捷氢科技(为行业提供燃料电池产品及工程服务的高科技企业)达到百亿级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

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燃料电池汽车的广泛应用的培育期预计到2028年左右,通过降低成本等手段,其未来前景不可估量。


发布全球首款燃料电池MPV

上汽集团“氢战略”提出的“十款、百亿、千人、万辆”四大目标,归纳为几个关键词的话,应该是:产品投放、企业规划、团队建设和产销规模。

“到2030年,上汽集团将成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全球竞争力的燃料电池整车生产企业。”发布会上,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阐述企业的“终极目标”。

9月13日发布会上,上汽集团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EUNIQ7。据了解,上汽大通MAXUSEUNIQ7搭载了上汽最新自主开发的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这也成为了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的发端。

“到目前为止,上汽第三代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已经实现了130kW功率输出和3.8kW/L功率密度,掌握了电堆核心部件膜电极和双极板的自主设计和国产化开发。”王晓秋说:“随着基于上汽第三代燃料电池技术的首款战略车型上汽大通MAXUSEUNIQ7正式上市,我们还将推动上汽第三代燃料电池技术在重卡、轻卡、大巴等商用车产品的批量化应用,并适时推出全新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

作为“未来能源”,氢能具有零碳、高效、可储存、安全可控等优势,使用氢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则具有无污染、高效率、载重高、加注快和续航长等显著优势。

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成熟不仅需要汽车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也需要上下游企业的合作。王晓秋介绍,上汽集团将不断加强与零部件、制氢、运氢、储氢、加氢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助力“长三角氢走廊”“长江经济带氢能生态圈”等平台建设,共同推动产业链整体落地。

捷氢科技有望登陆科创板

2016年,工信部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出,到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百万辆,加氢站建设超过1000座的目标。

自此,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放在了头部车企案头的重要位置。实际上,上汽集团从2001年就启动了凤凰一号燃料电池汽车项目。近二十年来,上汽累计研发费用超过30亿元,迄今已获得511份燃料电池领域相关专利,并积极参与制定了15项燃料电池国家标准。

上汽捷氢科技是“氢战略”的主要实施企业,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注册资本达5.8亿元。

资料显示,捷氢科技已掌握从电堆核心零部件开发(双极板、膜电极)、电堆集成、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到动力系统集成、整车集成的完全正向开发能力,并具备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今年3月,捷氢科技燃料电池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成后园区将实现研发办公、测试验证、生产制造、氢气供应四大功能,一期产能将达到12000台套。

5月,捷氢科技与常熟高新区政府合作,将在常熟投资建设年产2000套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线,预计未来十年内累计实现产值10亿元左右。

8月24日,捷氢科技发布了全新一代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PROMEM3H,意味着捷氢科技在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上又有了新突破。捷氢科技的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部件PROMEM3H电堆完全实现自主设计开发,58个一级零部件全部国产化,自主化程度和国产化率均达到了100%,功率、功率密度和低温启动等各项技术指标,比肩以丰田、现代为代表的全球顶尖水平。

近日,上汽集团表示,捷氢科技有望于今年迈出混改步伐,并计划最早2022年登陆科创板。

“实现盈利需要5年时间”

当前,上汽集团是全球行业中唯一一家实现多品种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落地的企业,商业化运营总里程近500万公里,累计实现碳减排逾600吨,相当于种下12万棵树。

2014年,荣威750燃料电池轿车成为国内首款实现公告的燃料电池汽车。2016年,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成为国内首款实现公告、销售和上牌的燃料电池轿车。

2017年,大通FCV80燃料电池轻客成为国内最早且唯一商业化的燃料电池宽体轻客。2018年,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和申沃燃料电池大客车,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指定用车,申沃燃料电池大客车于2018年年底起在上海嘉定114路公交线路上开展商业化运营。

上汽集团也在抓紧团队建设和战略合作。2018年1月,上汽集团与上海化学工业区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在化工区内共同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及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4月,上汽集团与上海机场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探索使用燃料电池车作为通用车辆、旅客摆渡车,以及地面服务、场道维护、机务保障等其它用途的专业车辆,并计划联合建设加氢站等基础设施。

2020年7月,上汽集团与中国宝武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共同打造“一园两廊”(吴淞氢能产业园、环A30公路氢走廊、临港至南通氢走廊)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区,共同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在示范区内落地。

不过,燃料电池想实现盈利,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衣宝廉认为,我国现已掌握车用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氢燃料汽车实现盈利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向记者表示,受到成本和普及度的制约,燃料电池汽车的广泛应用需要10年的培育期,“燃料电池汽车的能量转换效率高于内燃机汽车,而且通过降低成本等手段,其未来前景不可估量。”

来源:长江商报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