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财经要闻 » 正文

成品油供应“第三力量”地方炼油企业收购战受关注

日期:2012-0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琪玉

能源财经

2012
03/23
09:5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成品油 炼油 化工

    过去几年,作为国内成品油供应“第三支力量”的地方炼油企业产能不断扩大,但生存环境却未有根本好转。而围绕地炼展开的一场收购大战也一度如火如荼,甚至成为各方角力的一个关键。但在昨天由生意社、世界精炼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山东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暨第四届中外油商高峰论坛”上,各方对收购地炼的看法却产生了分歧。

    中国化工集团中化工油气销售有限公司梁明说:“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们还会继续收购(地炼)。”
中海石油炼化与销售事业部的张胜军则在论坛上公开表示,中海油此前收购兼并地炼的做法在三大石油公司中争议也很大,有的认为这是一条发展下游产业、发展炼油炼化业务的路径,但也有人认为地炼的规模或它的加工流程终究不符合像中海油这样的企业的形象。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海油可能在兼并地炼方面不会有新的动作,除非出现大的形势变化。公司今后几年的炼油总规模也不会增加太多,保持在4000万到5000万吨左右。下面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我们现有的企业经营好——不管是流程完整,或者是产品特色化,总之要把它做到最好,而不是单纯扩大规模。”张胜军说。

     他指出,中海油炼油业务的发展战略也会根据形势进行调整,目前确定的方针是“集约发展”,“这个意思是说规模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炼油事业的效率、效益和运营水平。”张胜军透露,

    当前中海油对炼油化工发展的定位一是避免盲目和粗放发展;二是提高效率,改善管理,打造精品工程;三是追求发展质量。

    对于地炼的发展前景,山东省燃料油协会副秘书长余羽华在昨天的论坛上表示,以山东地炼为代表的整个地方炼厂炼油规模近年发展很快,有的说规模已达到9000万吨,有的说已达一亿吨。从整个地炼发展来看,呈现与几大石油集团合作、通过重组来实现原料结构多元化的趋势。但不管怎样,地炼发展最大的制约瓶颈还在于原料。

   “尽管和几大石油公司合作,但通过进口燃料油作为加工原料还是地炼的主要渠道之一,整体需求保持在千万吨级的规模。”余羽华说,从长远来看,随着几大地炼企业与石油公司合作的成功,资源与销售的集中化是必然趋势,未来可能有更多主体需要与地炼展开合作。

    他认为,与地炼的合作主要有三方面:资源、资金、市场。其中,要获得低价资源难度很大;而资金对地炼来说可以作为融资渠道;市场方面,如果与已重组的地炼合作,就要走集中采购和集中销售这条路。

    近年来,地炼的快速发展在部分区域对中石油、中石化的市场份额造成一定冲击。而石化巨头为抢占市场,近年来也纷纷整合山东地炼,如中国化工集团在山东省整体收购、重组或控股的有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正和集团、华星石化、昌邑石化、青岛安邦石化等6家地炼企业。中海油总公司也收购重组了中海化工和山东海化。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