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研究报告 » 正文

从石油资源的国家性看我国石油问题

日期:2007-04-23    来源:政策研究  作者:陈丽新 李国平

能源财经

2007
04/23
11:2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石油资源 国家性 我国 石油 问题

      摘 要 石油资源国家性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石油渗透到工业文明国家的产业体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使用量最大和使用范围最广的基础性能源和原材料;二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石油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理非均衡性分布,使得石油资源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乃至军事斗争的焦点因素,其国家战略性资源的地位日益突出。当前我国的石油紧缺和对外依存程度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仍处在绿色安全区;虽然我国的石油安全存在一些隐患,但远未到危在旦夕的程度,我们国家有条件改善石油安全。我国拥有相对丰富的石油储量和相当大的节能潜力,因此,在逐步调整能源结构的同时,倡导健康和谐的石油生产和消费观念,将先进科学技术最广泛地应用到石油资源的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石油生产与消费必然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石油资源;国家性;石油安全;石油生产;石油消费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不断增多,国际油价节节攀升,石油作为国家性战略资源的地位不断增强。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石油进口量持续增长,石油问题已经成为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问题。本文拟从石油资源的国家性出发,探究石油资源何以成为影响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基础与核心元素,并据此分析我国的石油问题。


    一、石油资源的国家性内涵及其表现


    石油资源的国家性是指基于石油资源的相对清洁、高效、易用和人类文明发展取向而产生的对石油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国家主义选择,以及由此附带产生的对石油资源的国家主义争夺与依赖。这种依赖与争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现代国家形成后,代表发展方向的工业文明历史地选择了以石油作为驱动力,石油渗透到一个国家产业体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原动力作用不断加强,成为包括煤炭、天然气在内的三大基础能源中,使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基础能源和原材料;而国民经济对石油资源产生的深度依赖,使其基础性地位日益加强。


    二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和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石油资源生产区域、消费区域(这种区域常以国家为单位)的地理非均衡性分布,使得国际社会对石油资源的控制与争夺日趋激烈,石油资源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乃至军事斗争的焦点因素,其国家战略性资源的地位日益突出。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石油资源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国际石油价格也从2002年以来屡创新高。在石油资源的国际合作中,国家主义倾向进一步加强,石油已经现实地成为中东等富油地区政治摩擦和冲突的重要原因。作为世界第一石油消费大国,美国在推行其石油战略的过程中,不仅利用了传统的政治、外交手腕,而且军事化和准军事化手段的使用也不断强化。2003年,美国针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直接和深层原因都是为了控制伊拉克乃至中东的石油,这一点已被日后的事实所证明。另外,美国在世界各主要石油富产区(也是其主要石油进口地)和石油运输咽喉区,均建有海外军事从基地,这种军事的存在,在保护美国石油供应和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石油资源的国家间地缘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今世界的国际能源资源竞争格局。这既体现了石油资源的特殊国家战略价值,也进一步构成了各国的政治、外交政策基础。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登上1000 美元台阶后,人们的消费结构将加快升级,随之而来的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能源消耗的增加。对我国而言,目前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 年我国要实现经济翻两番,人均GDP将超过3000 美元。从1000 美元到3000 美元的跨越过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快速变化的重要阶段。今后20年,我国经济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保障石油资源的安全供给。当前,我国的石油开采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石油进口量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供需矛盾日显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障石油安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全局的战略性问题。


二、对我国石油问题的两点基本判断


    判断一个国家的石油安全程度,不应单纯看国内石油紧缺度和对外依存度,也不应片面地看国内石油资源自然蕴藏量和石油战略储备,而应系统地、以全球化的视角去考察。石油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然分布的不均衡性,必然造成富油国和贫油国之分。但是,富油国不一定就是安全的,伊拉克就是典型的例子;贫油国也不一定就不安全,这方面日本和韩国比较典型。从石油进口量比较,2005 年,美国石油进口量占全球石油进口量的27.1%,日本占10.5%,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石油进口量只占全球石油进口量的6.8%,美国石油进口量是我国的4 倍,日本也高于我国。从人均石油消费量考察,我国更是远低于日、美等国家,美国的人均石油消费量是我国的11.6 倍,日本是我国的6.6 倍。另外,我国近年的石油消费量虽然快速上升,但我国同时也是世界第六大石油生产国,在目前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只占21%,煤炭仍占近70%。从系统安全的角度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截至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在世界经济日益市场化、一体化的当代,我们通过互惠互利的市场运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国内的石油供应。同时,还应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石油依赖性的增强只是一个阶段性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步成熟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我国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度会逐渐降低。


    因此,我们可以作出第一个判断,即,从总体上讲,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仍处在绿色安全区;虽然我国的石油安全存在一些隐患,但远未到危在旦夕的程度,我们国家有条件改善石油安全。


    事实上,我国拥有相对丰富的石油储量,但限于科学技术水平,勘探程度并不高,探明储量中也只有20%~30% 可以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我国的石油生产。同时,在我国已探明储量中,有70% 左右都是复杂度较高的非常规油田,也就是低渗、稠油、多裂缝油田。所以,大力推动地质理论创新和自主科技创新,运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勘探出更多油田,提高石油采收率,降低石油开采成本,是我国石油工业的一项根本性任务。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要以有限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就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节能潜力很大。我国已经确定了“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 左右的节能目标,并启动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正在推进1000家企业的节能改造。


    据此,我们可以作出第二个判断,即在逐步调整能源结构的同时,倡导健康和谐的石油生产和消费观念,将先进科学技术最广泛地应用到石油资源的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必然的战略选择。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