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市场观察 » 正文

日本智库:中国资本市场勿重蹈覆辙

日期:2010-04-28    来源:一财网  作者:一财网

能源财经

2010
04/28
18:0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日本智库 中国 资本市场

  日本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北京事务所首席代表神宫健称,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很像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日本市场,“日本那时候发生的事情很可能在中国发生。”

  进入国际视野的中国资本市场所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态势正在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在国内市场对目前的市场活跃形势表示忧虑时,国际投资者也流露出了担忧的情绪。

  昨天(27日),日本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北京事务所首席代表神宫健称,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很像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日本市场,“日本那时候发生的事情很可能在中国发生。” 作为大名鼎鼎的野村证券调查部前身,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在业界享有盛誉。

  神宫健是昨天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资本市场十年展望国际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

  战后,日本企业缺钱投资,日本政府通过储蓄免税、低利息政策和银行贷款窗口管理提高了流动性。但是,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进入稳定期,大量国债的发行使得日本资本市场自由化提上了议程,日本市场开始迈出了国际化步伐。

  尤其是石油危机后的通缩导致股权、债券融资在日本国内举步维艰看。为此,日本企业融资开始摆脱高杠杆,转向提高自有资本比率。1973年,日元汇率浮动,并开始发行日元计价债券。1984年设立日元美元委员会,美国要求日本开放金融市场,这对日本金融市场产生决定性影响。

  “再过几年,在海外流动的人民币会增多,就像当年的日本一样,这点值得中国借鉴。”神宫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外国机构发行的日元债券增多,1985年广场协议对日本影响很大。

  总之,由于外部压力造成日本金融开放度提高。而中国目前也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国际板被热议就是例证,神宫健说。

  神宫健指出,当时由于日本国内发行债券手续繁琐、费用高昂,很多普通企业债券纷纷到海外发行。1976到1983年,日本企业都在海外发行可转债,因为日本国内很难发行。1981年,日本权证全部海外发行。

  “尽管在海外发行,但在欧洲购买这些金融产品的投资者都是日本企业,这样把国内市场抽空了。”神宫健说:“随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增多,中国也会有类似情况,至少有潜力。 ”

  神宫健进一步指出,中国目前面临国际压力,不得不开放国内市场。如果马上完全跟国际市场接轨,也会面临国内市场被抽空的危险。

  此外,随着中国企业融资从间接融资主体向直接融资转移,中国银行业转型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优良客户流失,中国的银行不得不转向中小企业放贷,银行坏账可能面临增加的危险。当年,日本银行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尤其在信息公开和信用评级制度还不健全情况下,中国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以免重蹈日本覆辙。”神宫健说。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