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热点聚焦 » 正文

中巴合作推动国际能源格局转变

日期:2009-06-08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程真

能源财经

2009
06/08
14:5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巴合作 国际能源格局


  今年4月份以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俄罗斯副总理谢钦、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和巴西总统卢拉先后密集访华,与中国讨论包括能源合作在内的重要议题,并形成了“贷款换石油”这种新的能源合作方式。6月16日,首次金砖四国领导人峰会将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办,能源合作是议题之一。为什么会产生“贷款换石油”这种新的合作方式?中巴合作会对国际能源格局产生什么影响?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室孙岩峰研究员。

  应对金融危机

  “贷款换石油”一石二鸟

  中国能源报:“贷款换石油”这种能源合作方式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它与以前的中外能源合作方式相比有什么特点?

  孙岩峰:“贷款换石油”的方式是中国在与石油生产国深化合作方面的一种有益尝试。中国作为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短期内对一次能源产品需求不可替代。因此保障稳定和多元的能源供应地是我国能源战略的目标。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已严重冲击产油国经济,各国经济发展和扩大石油生产严重缺乏资金,尤其是在未来全球经济形势和石油价格趋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各产油国迫切需要拥有稳定需求和强大经济实力的合作伙伴。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委内瑞拉,以及此次与巴西的石油融资合作就显得更加符合各方利益,是个双赢的合作局面。

  在此之前,中国与拉美的石油合作,主要采用直接投资、工程项目承包等方式,但也面临很多困难。

  其一,拉美各国对本国石油产业给予深度保护,外资直接进入困难很大。墨西哥以宪法形式严禁外国资本进入石油开发的核心领域。巴西为保护本国石油公司,不仅规定了外资进入石油项目的持股比例,保证巴西石油公司占据绝对控股权,而且还一再将有潜力的石油区块招标拖延,为外国石油资本进入制造障碍。此外,以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为代表的拉美左翼国家,不断对国内石油、天然气资源进行国有化,甚至直接国家强制收购或征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不断加大。

  其二,新进入者将面对西方石油巨头的强大竞争。目前,以壳牌、雪佛龙、英国BP、法国道达尔和西班牙REPSOL(雷普索尔)为首的欧美石油公司已占据拉美主要的石油外资份额,中国的石油公司在投资和管理经验、对当地的政治影响力和人脉关系方面与其均不在同一水平,直接竞争无异于“扬短弃长”。

  其三,中国与拉美相隔遥远,文化和法律制度差异很大,中国了解当地国情、民情同时熟悉法律的管理人才缺乏,加上拉美国家在劳工、环保、税收等方面要求严苛,中资企业在拉美水土不服的情况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石油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投资和合作方式。

  中国能源报:中巴此次的“贷款换石油”协议具体又有何特点?

  孙岩峰:此次中国和巴西的“贷款换石油”合作,根据初步透露的信息,是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巴西石油公司融资100亿美元,巴西石油公司以未来生产的石油为抵押,以6.5%的利息,逐年向中国归还。同时,巴西石油公司(巴石油)同意自今年起,每天以市场价格向中石油和中石化出口10万桶原油,2010年起这一份额将逐渐扩大到每天16万桶。此外,巴石油将利用这笔贷款向中国采购运输船、石油设备等物资。

  可以看出,中巴石油合作更主要的是融资性金融合作,对华石油出口只是附加的承诺条件。这主要是由于巴西对本国石油产业严密保护,限制外资进入石油开发领域;同时巴西作为刚刚达到石油自给的国家,随着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国内石油需求将增大,保证和满足本国供应对巴西政府来说更为重要。此外巴西石油生产效率较低,从建设到投产、出口,时间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大,巴石油在扩大对外出口方面态度也很谨慎。因此,此次协议对中国来说,是全方位促进与巴西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成果,在经贸领域将会收到增加石油进口和扩大对巴西相关机电、设备出口的“一石两鸟”效果。对急需通过扩大石油开发来摆脱经济危机冲击的巴西而言,来自中国的融资也无异于雪中送炭。

  中巴合作

  改变地区和国际能源格局

  中国能源报:中巴能源合作对中国与拉美地区的整体能源合作有何影响?

  孙岩峰:中国与巴西“贷款换石油”合作,是对现有的中拉能源合作的有益补充。目前中国与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哥斯达黎加在石油石化领域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中委设立了120亿美元的石油合作基金,而且中国每年从委内瑞拉进口的石油数量也超过对巴西,未来委内瑞拉仍然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合作伙伴。而巴西自2006年在圣保罗外海相继发现三个储量巨大的深海油田后(总储量预计近400亿桶),成为拉美最有潜力的石油大国。因此,未来中国将坚持能源布局多元化的原则,在加强与巴西石油合作的同时,不会放弃与其他拉美国家的能源合作。

  中国能源报:据报道,首次金砖四国领导人峰会将于6月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办。中国、俄罗斯、巴西都是金砖四国的成员,未来三国是否有可能与印度一起,形成金砖四国框架内的能源合作机制?这对中国的能源外交会产生什么影响?

  孙岩峰:巴西一直以来都希望建设一个能与西方国家抗衡的发展中大国集团,因此多次推动举行BRICs金砖四国的高层磋商。去年在纽约20国峰会前,巴西作为东道主举行金砖四国财长会议,其积极表现充分反映了它通过建设发展中大国集团来提升大国地位和形象的意图,为其进入联合国安理会铺平道路。但中俄印巴国内能源格局不同,地缘政治和战略需求不同,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还很难形成一个集团内部循环的理想模式。此外,巴西在石油领域与西方欧美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从短期看,四国能源很难有实质性的推进。但四国都有改变现有国际能源格局的愿望,希望扩大对石油市场的定价权和影响力,这种共同的愿望也会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其加强能源合作。

  中巴共筑金融、能源和机电全方位

  合作态势

  中国能源报: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巴西外交部联合举办的“中国—巴西: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机遇”研讨会5月19日在北京召开。巴西总统卢拉、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研讨会并发表讲话。由国家开发银行这一金融机构代表中国与巴西外交部联合举办此次研讨会说明了什么问题?

  孙岩峰:金融作为中国对外合作“发动机”和“推进器”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目前拉美国家贷款融资困难加大,因拉美股市持续动荡,一些重要企业,包括矿产、石油等资源性企业市值下降,公开招募困难;而受国际评级所限,通过债券等方式的市场融资前景黯淡。中国方面,其庞大的金融资本,也需要有适当保值增值渠道。

  此外,通过与拉美多年的经贸实践看,向拉美提供买方信贷会大大增加我对拉美国家的相应出口。尤其是长期性的投资和建设项目,会使质优价廉的中国机电设备扩大对拉美的出口。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将使中巴和中拉全方位经贸关系提升一个档次。

  中国能源报:您预计中巴能源合作的前景如何?

  孙岩峰:根据巴西现有的石油供应情况和未来生产能力,巴西可供出口的石油份额将不会有突飞猛进的增长。因此在一个阶段内,中巴石油合作仍然只能成为中国石油多元化战略的补充。但是在拉美地区,巴西政治相对稳定,巴西石油公司技术领先、市场化程度成熟,因此长远来看,石油供应的稳定性程度较高,尤其是与激进左翼掌权的石油生产国相比。更重要的是,此次中巴100亿美元融资合作,能带动中国相关石油生产设备、造船运输等产业打开和扩大巴西与拉美市场,从这个角度看,中巴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另外,现阶段的石油合作,也为未来中巴围绕生物燃料(乙醇)的技术转让、燃料作物生产、汽车发动机等方面的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巴围绕能源有望形成一个横跨金融贷款、石油生产、机电设备贸易、生物燃料在内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合作态势。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