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市场观察 » 正文

中国"煤海"采空区治理调查 村民怕成"无业游民"

日期:2009-04-29    来源:半月谈  作者:吕晓宇

能源财经

2009
04/29
15:1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 煤海

    中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山西因长期高强度采煤,形成5000多平方公里的采空区,因采空区塌陷而形成的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水资源破坏。从2007年开始,山西首次对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开展大规模集中治理。今年3月,半月谈记者深入采空区调查发现,一些较早从塌陷区搬迁出来的和正准备搬迁的村民,最担心的是生活成本加大和就业出路问题。 

    2年多解决305个村 23.1万人的住房、饮水

    两指宽的裂缝,散落的砖块,几袋土豆和一根一人高的支柱,这就是山西晋中市灵石县椒仲村村民蔡贵根居住的一眼窑洞,院墙上挂着一块牌子——“地质灾害危险区”。55岁的蔡贵根告诉半月谈记者:“不知道啥时候会塌。快搬新家了,村里在城里修了新楼房,听说水暖电都有。”

    蔡贵根家是山西数十万采空区居住者生存状况的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煤海”山西被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60年累计生产原煤90多亿吨,但“有水快流”的政策失误及私挖滥采的猖獗,也让山西付出了惨重代价,全省采空区面积达5000多平方公里。因采空区塌陷造成的村民与煤矿之间的矛盾冲突一度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最为头疼的事。

    怀仁县王卞庄村是朔州市治理农村地质灾害任务最重的村之一。2006年记者在这个村采访时,当地村民曾因煤矿地下开采多次上访。那时井下放炮形成的震动能赶上三级地震,村民们经常在夜里被玻璃和家具的“嗡嗡”声惊醒。3年后,记者来到县城附近的王卞庄村新居,看到的已是整齐的平房,平坦的水泥路,还有黄蓝相间的健身器材。村支书说,每户80多平方米,样式全部相同,将有两个村整体集中搬迁。

    从2007年4月开始,山西省通过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投资,国土、财政、建设、水利等部门组成领导组各司其职,开始对有地质灾害危险的670多个村庄进行集中治理,主要解决这些村庄的住房安全和饮水问题。经过2年多的紧张工作,共解决了305个村23.1万名农民的住房安全问题和严重饮水困难。

    “生态移民”怕成“无业游民”

    怀仁县峙峰山村民2004年就搬到了县城附近的新居。以前不少村民靠下井采煤和依托煤矿搞运输谋生,但由于煤矿资源整合,煤矿数量大幅缩减,煤场也因整顿而关闭,许多村民不能再靠煤吃饭了。

    一听说记者是来了解搬迁情况,十几个村民便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新房倒是好,可是现在煤矿关了,新村也没有地,搞养殖、种植根本没有场地,希望政府能让我们有个‘吃饭’的去处。”“我的孩子公立学校进不去,上私立小学一年得花5000多元。以前我们靠煤矿还能挣点钱,现在搬下来了,没有什么技能,快成了无业游民了”……

    怀仁县羊圈沟村支部书记李忠告诉记者,他们村470多人将要整体搬到新居,可是现在养车搞运输、到煤矿打工都不行,搬下来后短期内生活尚无着落。记者发现,一些较早从塌陷区搬迁出来的和一些准备搬迁的村民,最大的担忧就是生活成本加大和就业出路问题。

    当然,一些集体经济状况较好的村子,在搬迁的同时也考虑了村民的长远利益。有着180多户600多口人的灵石县椒仲村,靠原有集体煤矿改制得到的一大笔款项,为村民修起了新宿舍楼,并把村民留在旧村的土地进行集体流转,建起养猪场、林业公司和金属镁厂,以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尽管如此,不少村民还是认为,养猪场毕竟用不了太多人,今后最担心的还是生计问题。据了解,这次集中治理,山西省对每名搬迁者提供的补助是5000元,由省、市、县财政按5:3:2的比例配套解决。然而,新居住点需要新征土地、修建住房、水电暖配套,每人5000元的搬迁补助根本不够,各县还要自筹大量资金,搬迁村民也得出一部分钱,最多的出到了2.7万元。对于担心找不到就业门路的搬迁村民来说,这笔支出太沉重了,有人干脆迟迟不搬新居。

    亟待建立多方保障机制

    按照2007年确定的治理计划,山西还要治理300多个村庄。但据记者了解,今年山西主要是巩固成果,对已治理的300多个村庄进行验收和审计、村民搬迁、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目前还未制订下一步治理计划。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建议,矿区地质灾害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辛的工程,应该继续进行下去,而且要建立多方保障的长效机制。

    首先是资金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应该拿出更多资金用于搬迁补助,减轻农民负担。还可以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复垦”的原则,由采矿企业出资、当地村委会组织搬迁和复垦。这种模式已在山西晋城市得到积极尝试。一些基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提出,山西省先后出台过采矿企业缴纳地质灾害防治保证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以及可持续发展基金缴纳制度,希望能得以严格执行,避免“企业挣钱、政府埋单”的事情一再出现。

    其次是对搬迁农民实施统筹发展。故土难离,生计无着,生活成本加大,这些因素给搬迁工作制造了相当难度。在一些已经搬迁的村子,至今还有不少老人留在旧村。为此,一些地方在制定搬迁计划时,遵循了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与生态移民结合的原则;一些地方努力与当地农村信用社沟通,为搬迁农民提供创业贷款。这些措施还需扎实推广,最大限度地为搬迁农民创造就业环境,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降低其子女教育成本,推动搬迁区稳定发展。

    真正建立防治地质灾害的长效机制,还要立足于地方经济转型,从单纯的挖煤产业、资源原材料产业转向可持续发展型、科技型产业。被称为中国“煤都”的大同市近年来重点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绿化,努力形成以文化为灵魂、生态为保障、新兴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城市,实现由“黑色经济”向“绿色崛起”转型。

    省会城市太原最高峰时曾拥有1200多座小煤矿。2008年3月,太原市迎泽区最后一座煤矿大河滩煤矿被关闭;3个月后,太原市城区基本退出煤炭产业。太原市市长张兵生对半月谈记者说,再不能“前50年赚钱、后50年看病了”,只有按照十七大要求,把能源资源节约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才是最现实的选择。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