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热点聚焦 » 正文

储能“赛道”火热 央企争相布局

日期:2022-09-26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璐

能源财经

2022
09/26
10:2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型储能 可再生能源 碳达峰碳中和

日前,“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南方电网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开工。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30万千瓦机组,总投资约47亿元,计划2025年底前全面投产发电,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首个千万千瓦抽蓄湾区。

这并不是个例。中国能建9月2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签订了湖北蕲春、甘肃白银、陕西汉中等多个抽水蓄能项目投资建设合作协议以及大连长兴岛、包头固阳等地风光氢储一体化投资项目。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源、网、荷,实现发、用解耦的必备措施。”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彭程表示,大力发展储能是电力央企当前的重要赛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亮认为,“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建设抽水蓄能的关键期,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关键意义。预计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6200万千瓦;2030年达到1.2亿千瓦。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健认为,在储能方面,要加快建设抽水蓄能,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制储能。

彭程建议,未来要促进储能规模化大容量发展,一方面,要依托技术经济优势推动抽水蓄能大发展;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大容量发展。新型储能尚处于不断探索创新阶段,在以科技创新推动降本增效的同时,应关注应用场景,新型储能的分布式发展主要适用于终端用户侧,形态分散、体量较小、积少成多、改善需求特性,强化需求侧响应和管理。他同时指出,储氢(氨)、储热(冷)等非电储能方式,在突破技术瓶颈后,有望创造储能行业新业态。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