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财经要闻 » 正文

外资风电遭遇滑铁卢 维斯塔斯中国份额跌至1.13%

日期:2015-04-17    来源:中国经营报(北京)

能源财经

2015
04/17
10:1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电 维斯塔斯

尽管中国风电行业连续迎来“丰收大年”,但内、外资的中国份额却持续逆转——到2014年年底,内资厂商在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中的份额已经超过98%,外资厂商的份额则降到了令人惊讶的2%以下。

来自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23.35GW,刷新了历史纪录。国家能源局年初制订的2014年新增风电装机目标为18GW,实际完成数据超越目标将近30%。

事实上,早在2007年,金风科技等国内风电企业所占的新增份额就超越了丹麦维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飒等外资厂商,外资厂商此后的表现每况愈下。

中式滑铁卢

中国风电协会一位专家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中国第一个风电场在1986年建成于山东荣成,安装了3台风电机组,全部都是丹麦维斯塔斯的设备,因此维斯塔斯在业内也被称为中国风电市场的“拓荒者”;中国自1994年开始探索风电设备国产化,推出“乘风计划”,实施“双加工程”,但是由于技术和政策上的重重障碍,当时中国风电发展步履维艰,每年新增装机容量不超过10万KW。

就全球范围来说,维斯塔斯是风电设备领域无可争议的霸主;在中国市场上,自1986~2006年间,以丹麦维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飒为代表的外资厂商,也是罕逢敌手。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9.8万KW,排名前两位的维斯塔斯、金风科技分别占据27%、26%的份额,内、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之比为33:67;2004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9.7万KW,排名前三位的西班牙歌美飒、丹麦NEG-Micon、金风科技分别占据36%、29%、20%的份额,内、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之比变为25:75。

通过梳理2004~2014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数据可见,在中国市场上,中外风电设备厂商所占份额的“反转”行情最早发生在2007年——当年,内、外资企业的新增风电装机份额分别为55.9%、42.5%,这是内资企业首次逆转外资企业。

为了提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维斯塔斯自2008年起进一步加大中国投资,将其全球最大的风电生产基地落户天津。但维斯塔斯由于错估了中国市场的发展形势,该公司主推的千瓦级别的机组初期很受欢迎,随后中国本土厂商立即将市场带入到兆瓦级别以上。最终,维斯塔斯千瓦级别的风机2012年被迫在中国市场终止生产。失去中国市场,也让维斯塔斯2011年出现了历史上的首次亏损。

内资企业的市场优势在2010年前后的四五年间迅速扩大。到2010年时,外资企业所占的新增风电装机份额已经降至10%左右;虽然2012年再度上升至约13.9%,但最近两年再次呈现加速下滑的趋势——2014年外资企业所占新增份额仅为约1.66%。

就代表企业而言,维斯塔斯2006年在中国的新增风电装机份额曾达到23.36%,到2014年这一数据已下降至1.13%。西班牙歌美飒2004年、2005年所占的中国新增风电装机份额曾达到约36%,但2014年其份额已降至微不足道的0.27%。

外资求变

4月1日、2日,记者通过邮件、电话、传真等方式联系维斯塔斯中国,试图了解该公司在中国风电市场上份额下降的原因,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未能得到正式回应。

不过,2014年4月上任的维斯塔斯中国亚太区总裁博飞公开表示:“我们对于来自中国本土生产厂商的一些竞争,其实是充满敬意的。但我们也看到中国市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比如,最初人们关注的只是能以最低的价格,实现最大的装机容量,现在人们关注的是如何以合理的价格,实现更高的发电量。”维斯塔斯方面认为,在市场转变的基础之上,维斯塔斯可以发挥技术和研发的优势,赢得市场竞争。

记者从中国风电协会前述专家处了解到,维斯塔斯在中国市场的优势主要是在中高速风速的机型上,但自2013年以来,中国80%的风机市场都是低风速和超低风速的,而且这一趋势在未来将进一步强化,因此,维斯塔斯为了在中国市场上继续有所作为,开始迎合市场需求,推出低风速、超低风速产品。

来自美国的一家外资风电设备厂商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说,受内资企业“价格战”打压,外资厂商的份额的确在不断下降。

据了解,由于中国风电厂商不断涌现,风机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风机整机价格在2008年时曾达到6500元/千瓦;2011年已降至3700~3800元/千瓦;2012年为了获取订单,风电厂商继续竞相压价,甚至出现过3000元/千瓦的低价;进入2014年后,风电场开发商开始意识到风机质量对于发电量的重要性,价格维持在4000元/千瓦以上;但以技术和研发见长的外资厂商,一直坚守5000元/千瓦的售价。

“价格战”最为激烈的2011、2012年间,歌美飒集团公司主席兼CEO乔治·卡弗特在谈及中国风电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现状时表示,歌美飒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降低度电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三年之内的目标是降低15%,五年之内的目标是降低30%。

中国风电协会前述专家认为,技术仍是外资风电厂商在中国制胜的关键,如海上风机方面,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海上风机仍未量产,德国西门子2014年称霸中国海上风电市场;此外,凭借最新的低风速智能风机产品,美国通用电气2015年1月斩获了中国风电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为华能集团提供55组智能风机,总装机容量为151MW。

为了适应形势,维斯塔斯和歌美飒也已经更新了中国战略,推出更加贴近中国市场的产品。来自维斯塔斯的最新消息称,2015年其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回暖”,第一季度获得的订单量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