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市场观察 » 正文

光伏产业调查:高耗能高污染影响中国环境

日期:2008-04-29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能源财经

2008
04/29
08:2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光伏产业 高耗能 环境

    张光荣是虎门一家服装外贸加工公司的老总。4月13日一早,天还没亮的时候,他就登上了深圳飞往郑州的最早一班航班。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去为他即将投资的行业提前探路。

    用他的话说是,现在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新的退税政策的实施,服装外贸生意越来越难做,利润越来越薄,所以他把眼光投向了目前热炒的新能源领域。

    “太阳能是高科技新能源,利润丰厚。”年过半百的张光荣决定再搏一回。

    到达郑州后,张光荣风尘仆仆地包车赶往位于河南省西部的偃师市,过了市区向北40里,过洛河、伊河后,半个小时就可到达高龙镇。在这个相距洛阳不过几十公里的小镇上,2005年底洛阳中硅高科技公司建成了一期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接着投资7亿元的1000吨多晶硅扩建项目于2007年底完工。

    中硅高科东西紧邻石牛村和军屯村,渐渐地在通往中硅高科的路上,一条崭新的公路取代了往日荒废的田埂和疯长的玉米地,公路两旁住宿、餐饮、维修的店铺一家接着一家开张。

    李超的父母就在这条路上开了一家小小的餐饮店,4月13日,刚在洛阳买了新房子的李超决定把父母一并接到洛阳城里生活,并准备把这家小餐饮店转让出去。

    “父母老了,孩子也小,老家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了,不适合老人小孩长期居住。”李超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许多像他一样的曾经石牛村的居民都在为“化工厂”排出的刺鼻气体和倾倒在玉米地里的无名物体感到担忧。“经济虽然上去了,但记忆中宁静的小村庄已经不再。”

    李超口中乡亲们惧怕的“化工厂”,正是张光荣此行的目的地,洛阳中硅投资的多晶硅生产项目。

    “多晶硅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也是光伏行业的上游行业,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张光荣告诉记者。“据我了解,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这个时候投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1.骄傲的尴尬?

    张光荣说的可能没错。

    也许,从一连串的数据上来看,我们可以大胆地宣称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前所未有地发展壮大,甚至可以说是飞跃。

    据来自于中国太阳能协会的最新数据预测,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约为1180MW,比去年同期的300MW增长近3倍。而2007年,全世界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仅为4000MW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仅2007年产量就超过世界产量的1/4。

    但是,光伏产业的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似乎仍然逃不开中国工业发展的尴尬模式,光伏“大国”没有荣光。

    来自于中国太阳能协会的数据预测,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需求总量仅为20MW,也就意味着约1160MW的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而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多晶硅”,2007年,国内实际生产总量才不足1000吨。

    按每生产1MW太阳能电池需要消耗13吨多晶硅计算,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共消耗多晶硅15340吨多晶硅,这就表明仅2007年一年,中国多晶硅的生产缺口就达14340吨,而这一部分就完全依赖于进口。

    这还不是国内光伏产业尴尬的全部,更多问题隐藏在喧嚣的背后。

    一方面,国内虽然拥有极为丰富的硅矿资源,但企业仅普遍采用电弧法用炭还原制取低纯度的工业硅(纯度为98%~99%),然后作为工业原料常常以1美元/公斤的极其低廉的价格卖到国外,工业技术极为简单,却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同时还会带来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具有年产工业级硅90万~120万吨的能力。

    另一方面国内绝大部分光伏企业进口多晶硅时,却没有与国际大厂进行谈判的能力,只能在国际自由市场进行采购,而经过国外企业将以工业硅为原料提纯后所得的多晶硅价格却早以身价百倍,目前已经上涨至约300美元/公斤,部分高纯度多晶硅甚至达到500美元/公斤的天价,且还常常“有价无货”。

    这两出一进,道尽国内光伏产业的无奈现状。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两头在外’,95%的原材料需要进口,95%的太阳能电池则是出口。”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孟宪淦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无奈地说。

    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一种,被称为是最大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今后人类能源利用的重点。

    中国的光伏产业表面喧嚣波澜,但“中国正在以牺牲国内的环境和能源为代价,为他人做嫁衣,在这场新能源的战役之中,国内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太阳能这种新能源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孟宪淦告诉记者。

    那么,国内的光伏产业还能被冠之为“中国的产业”吗?2.无奈的“中国特色”

    整个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四个相关的行业,其中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是重中之重。有人说,光伏产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因为现在大部分光伏电池都是用多晶硅制造的,而多晶硅的生产过程就是工业硅不断提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能耗高,而且排出的尾气和废料对环境污染严重。

    “其实这是大家对光伏产业的一种片面认识,这只是一种无奈的‘中国特色’。” 孟宪淦表示。

    目前世界上生产多晶硅的方法主要有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和流床法三种方法。据记者对目前国内已经有产出的5家企业调查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德仁教授表示,西门子法是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于1954年发明的,又称三氯氢硅氢还原法,是广泛采用的高纯多晶硅制造技术,国际上生产高纯多晶硅的主要大公司都采用该技术。是用氯和氢合成氯化氢(或外购氯化氢),氯化氢和工业硅粉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三氯氢硅,然后对三氯氢硅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三氯氢硅在氢还原炉内进行CVD反应生产高纯多晶硅。

    “其实目前国外的很多多晶硅的生产企业已经解决了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高污染和高耗能的问题。”孟宪淦告诉记者,改良西门子法的原理很简单,也完全被国内的一些企业所掌握,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步骤和工艺技术,比如尾气和废料的循环利用、减低能耗等等技术国内却被全面封锁,所以只能靠国内企业自己摸索研究。

    近年来,为降低高纯硅的生产成本,Hemlock、Tokyama、Wacker等企业都在研发新型反应器、汽沉积法、流态化床法等新设备和新工艺, 以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国内的高纯硅生产基本上都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采用俄罗斯技术,且尚未突破还原炉加压还原等核心技术,生产成本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美国Hemlock、日本三菱公司的还原炉为50对棒,加压操作,单炉产量可达到5t。中国最大的还原炉是洛阳中硅的12对棒还原炉,常压操作,单炉产量1.3t,每生产1kg高纯硅所消耗工业硅为1.8kg、氢气消耗约1.8m3、电耗约300度,成本约40美元以上,与国外一般水平相比,分别高出约50%、80%、70%和6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副处长周篁指出。

    此外,周篁表示,高纯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如四氯化硅、盐酸、氢气等,这些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决定着高纯硅材料生产的效率和成本。国外公司都建有先进的副产物回收系统,可实现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并依托化工厂综合利用四氯化硅,生产白炭黑、高纯石英和光纤预制棒等。

    四氯化硅是多晶硅生产中产生量最大的副产物,未经处理回收的四氯化硅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有毒有害液体,对安全和环境危害很大。按目前国内最好控制水平,生产1000吨多晶硅将产生四氯化硅8000吨。

    周认为,国内高纯硅材料生产企业均是单独建厂,必须依靠四氯化硅氢化技术回收副产物,加之还原炉系统设备、氢化系统设备、大型特殊气体压缩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满足不了连续稳定生产的工艺要求,副产物难以全部得到回收利用,不仅制造成本高于依托化工厂建设的高纯硅材料生产企业,“三废”问题也相当严重。

    而除了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这一特色外,另一个中国特色则表现在了太阳能电池的“代工”上。

    熟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人对于“代工”一词并不陌生。无论是从国内的纺织服装还是汽车工业,这一个尴尬的词语似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太阳能电池行业和中国其他行业所经历的路一样,也在充当着代工的角色。”孟宪淦一语中的,一方面国内太阳能企业高价进口多晶硅等原材料,另一方面生产出的太阳能电池大部分平价销往国外,且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竞争力,这就使得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利润越来越薄,“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企业所赚取的都只是牺牲国内能源和人力所换取到的微薄的‘代工费’。”

    据国务院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将达到1800MW。

    截止到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仅仅约为100MW,而仅2007年国内一年的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就能满足国内今后十几年需求的2/3还多。孟认为从这一供需比例来看,国内太阳能市场太过狭小,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代工模式很难发生改变。

    3.投资集结号

    虽然国内光伏行业问题严重,但是进入2007年,光伏行业却在资本市场上搅起了巨大的财富效应漩涡。

    联合证券分析显示,当多晶硅价格为每公斤300美元时,投资者的资产收益率高达136.53%,净资产收益率将达409.59%当价格为200美元时,两项财务指标分别为81.28%和243.84%。

    当投资者若不仅不违反法律,而且受到国家鼓励、地方扶持、市场推崇且利润惊人时,多晶硅项目蜂拥而上,似乎是不需要过多的理由去解释了。

    和张光荣一样,想要在光伏行业上狠赚一笔的,还有更多公司和企业,而不少地方政府也把投资多晶硅建设当作是地方一号工程。

     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倡议下,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把快速拉高GDP的希望寄托在了多晶硅上。

    四川省一位曾经反对引进多晶硅投资项目的地方官员告诉记者,当时之所以反对,就是因为其高污染高耗能与当地的经济建设规划不符。但是,当他刚一拒绝,便有其他多个地方的蜂拥而来,并很快敲定该投资项目。

    面对或将带来的高污染和高耗能,一位地方官员发问:“饿死好,还是毒死好?”

    从个人到公司,再到地方政府,这些无惧牺牲的勇士们吹响了向光伏行业这块高地进军的集结号。

    记者粗略统计,目前全国有16个省仅多晶硅项目就有33个项目在建或是准备动工,如果这些项目都能按期完工且完全释放产能,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将达到14万吨,但是目前预测的全球2010年多晶硅需求也只不过8万吨左右。

    目前国内准备上马的多晶硅投资企业大致可分为四种,第一类是以峨嵋半导体厂和洛阳中硅为代表的国内老牌多晶硅企业;第二类是原有金属硅生产厂家;第三类是光伏企业强强联手;而第四类则是其它有意涉足多晶硅行业的投资商以及以炒作为目的而得到土地、电价、股票等方面利益的投资者。

    而许多上市公司由于参股或投资多晶硅项目而受到市场的猛烈追捧。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市场涉及多晶硅项目的共有乐山电力、天威保变、南玻A、通威股份、航天机电、川投能源、江苏阳光、英力特等八家上市公司。

    “疯狂的扩张速度和其间存在的暴利造成了这个行业的浮躁心态,旧有企业还能预见行业隐患,新进资本往往盲目乐观,对行业的认识和把握不足。”一位涉及硅行业生产的上市公司董秘向记者坦言。

    而目前上马的很多项目并未得到国家核准,多数投资商已借助政府支持将土地圈好。“然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动工,有些企业是摸不清楚市场形势在观望;有些企业是资金和政府扶持政策没有落实而无法进行;还有部分已经开工的项目因为前期估计不足,缺乏足够的技术和人才,现在已经停工了,甚至一期工程尚未完成就已经转让。”兴业证券分析师王雪洋告诉记者,公布产能和最后能否建成到实现产量中间将有很大的出入。

    4.真假李逵

    既然从筹建公布的产能到最后的产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在排除技术缺陷和估计不足的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参股新能源的炒作则被推至前台。

    南玻集团预计投资50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江苏阳光年产4500吨/年多晶硅项目预计将于2008年末完成,通威集团投资50亿分三期在乐山建立规模达10000吨/年的多晶硅项目,乐山电力和天威保变合作建立的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投资达22亿……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国在2010年多晶硅可以达到2万吨产能就不错了,再多就不太现实了。”

    面对这些参股多晶硅的上市公司的豪言壮语,谁是李逵,谁是李鬼?

    各家上市公司极力自夸,是“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技术都是从德国引进的”。

    “但现实摆在眼前,国内所谓最先进的技术也不过是俄罗斯技术的改良,最核心的高污染高耗能技术,以及高纯度技术仍然没有彻底解决。”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硅业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此外,多晶硅的生产线是一整套大型的设备,有公司称设备或技术来自德国,可能是其中的某一台设备供应商为德国厂家,或是从德国企业中聘请到德国的技术人员。“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2006年10月,南玻A在湖北宜昌建立的南玻宜昌硅材料基地时称项目一期目标为年产1500吨高纯多晶硅将在2年内完成,但是现在都一年半了,厂房都还没有盖好。”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同时,近期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的一则招聘广告引起投资者的疑问。

    4月13日,中华英才网刊登出了这样一条招聘广告: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招聘多晶硅人才(专家)若干,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了解多晶硅生产工艺及设备管理,三年以上多晶硅企业生产管理经验。

    多晶硅的生产技术要求较高,生产企业都需要有自己的专家团队。而南玻集团为何要如此大量招聘?其多晶硅行业人才储备难道真如传言捉襟见肘?这种招聘所要求人才特征是否表明多晶硅项目技术要求并不高呢?

    “南玻集团是事先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研究才开始操作多晶硅项目, 2006年就开始投建,当时多晶硅还没有被市场热捧。的确有些上市公司利用多晶硅炒作,但我不方便发表对别家公司的看法,假的终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南玻A证券代表李涛说。

    至于招聘专家一事,李表示其并不知情,“我们的专家团队都已经组建好了,大约300余人,都是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至于招聘,都是由集团的人事部门安排。”

    那么对于真假难辨的多晶硅概念,投资者是否只有等到既定事实,遭受损失,才能揪出李鬼?

    兴业证券分析师王雪峰表示,在分析和选择参股多晶硅的上市公司的时候,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技术,二是看公司的产业链结构。

    技术是能否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即使目前国内厂家的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之间存在差距,但是,有些国内老牌厂家的技术已经经过了层层改良,而且在生产上也累计了不少经验,知道怎么去避免走弯路,王雪峰说。而多晶硅价格是终会回落,逐渐平衡的供求关系将使得多晶硅利润率大幅下降。若公司的产业链结构包括了多晶硅下游市场,上述的问题则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完全可以自产自用,即使多晶硅价格的下跌也可以转嫁到该公司下游产品毛利上升中。

    1000吨的多晶硅厂需要12~14亿左右的投资,需要2年的时间。据王预测,多晶硅的价格将于2008年达到顶点,然后逐步下降,若下降到60美元/公斤左右,这个价格对大多数多晶硅企业来说仅仅能维持下去,而收回成本就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与国际多晶硅厂家相比,即使近几年技术有一定的改进,但是无论从成本还是产品质量,都无竞争力可言。”王表示。

    据记者统计发现,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同时涉及到多晶硅和其下游产业链的太阳能电池以及组件的公司共有三家,分别为天威保变、江苏阳光、航天机电。

    5.“孩子”与“猪仔”

    也许,光伏产业的前景美好,不过道路曲折。

    “中国的光伏产业和国内其他产业发展的情况一样,中国的国情以及外部国际局势决定了中国产业发展的特殊性,都必须要付出代价的,也许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不能阻止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停止发展的脚步,因为实质上看,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经的阵痛。”孟宪淦感慨。

    如何去对待?孩子抑或是猪仔?

    孩子还没有长大,犯错误难免,要做的是付出努力培养孩子成长,等其成熟了,将会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而猪仔,则是采用任何方式去促使其增肥长肉,然后,长大一头杀一头,完全来源于利益的驱使。

    “任何技术都不可能永远地封锁,”孟表示,所以国内光伏产业仍处在较为原始的“加工、代工”为人做嫁衣的地步,但是,无可否认也在努力发展,也在对多晶硅等光伏产品工艺进行改进和自主研发新技术。“虽然目前来看进展不大,但不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说。

    或许,行业的发展必然会付出代价,但必须避免无谓牺牲。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如此庞大的投产规模只会让更多企业充当炮灰和牺牲品,同时也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和污染。

    孟宪淦的担忧是,目前硅产业面临一个失控的局面,没有有关的部门对其进行规划和约束,很多大规模上马的项目,都是一种市场行为,很多都没有对该行业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对于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支持都估计不足。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副处长周篁建议,首先要与高耗能产业相区别,适度发展高纯硅产业;其次是加强高纯硅规划工作,有序地发展高纯硅;再次要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促进高纯硅技术的进步,并加强有关能力建设,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最好还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支持高纯硅产业发展。

    孟还表示,还应大力发展多晶硅下游行业——太阳能电池的国内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4月24日,接到记者电话的张光荣已经结束了此番“考察”回到虎门,“可能我将暂时放弃对光伏行业的投资。还是老实地做我的服装贴牌加工。”他在电话里用玩笑的口吻告诉记者,“既然都是做代工,为什么不继续做一个自己熟悉的行业,投资是需要理智的。”

    而就在24日前一天,李超也把位于“化工厂”旁的餐饮店转让了出去,父母和孩子都被他接到了洛阳,虽然父母一时间还不能习惯城里的生活,但是已经安心多了。他打趣说“或许不久的一天,我也会给我家安装上一套太阳能设备。”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