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气候变化 » 正文

应对气候变化:从褐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轨

日期:2008-02-29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孙钰

能源财经

2008
02/29
11:2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褐色经济 绿色经济

  2月20日~2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第10届特别理事会暨全球环境部长级论坛在摩纳哥举行。本次会议是自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来全球最大的一次环境部长级会议,与会代表就“筹集资金,迎接气候挑战”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磋商。

  应对气候变化应选择绿色发展道路

  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现实要求国际社会迅速采取行动遏制气候变化,加快实现从褐色经济绿色经济的转变。

  自1980年起至今,全球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增长了50%。从现在起到2030年,能源需求估计将再增长50%。而在能源供应和需求方面对于提高能效的投资则降低了全球的能耗强度。据世界银行估计,从现在起到2050年间,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将增加2.3倍~5.2倍,在这些国家加快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清洁技术方面的投资速度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可再生能源行业已为23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与之相比,石油和全球航空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则分别是200万与400万人。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UNEP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表示,现在各国环境部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创造出具有吸引力、创造性和公平的市场前景,以吸引未来的投资者。

  施泰纳说,设计并实现绿色经济环境不仅可以避免气候变化的危险性,也可以解决联合国环境署在近期全球环境展望报告中提到的更大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的快速退化以及鱼类资源的枯竭和土壤盐碱化等,并刺激新的绿色生产模式。

  此前制定的巴厘岛路线图规定,为了实现向低碳型社会转型,国家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标准、提供科研支持以及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来推动这类响应。国际社会应调集资金,重点投入新的创新型市场,进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

  应对气候变化应解决发展问题

  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评估预计,需要额外投入2000亿~2100亿美元以使废气排放降低到2004年的水平,并需要近2000亿美元来建立适应措施。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会上呼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出发,发达国家及国际社会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

  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指出,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扩大资金机制的规模与来源,并按巴厘岛路线图的规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资金支持。政府公共部门、国际金融组织和援助机构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投资者,地方企业和金融部门是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的重要力量,促进私营企业为气候变化投资需要政府引导及激励机制。

  中国代表团成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员高广生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要有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感,不要嘴上说要减缓气候变化,实际上想的却是从中赚取利益。高广生举例说,中国在大规模发展风电,但是中国进口的风电设备2007年价格却上涨了35%,这给中国企业发展开再生能源带来了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高广生建议,发达国家应该在国内政策上向企业提供有利于向发展中国家实行技术转让的优惠政策。

  施泰纳告诉记者,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的要求是合理的,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应通力合作,应该建立相应的市场和财政激励体制,投入资金研究对于气候与环境友好的技术。

启动碳中和网络致力零排放

  为了促进国际社会向低碳经济转型,2月21日,UNEP与联合国环境管理小组在摩洛哥共同启动了碳中和网络。这一网络旨在联合承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城市和企业,以逐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第一批加入这一网络的4个国家是哥斯达黎加、冰岛、新西兰和挪威。以哥斯达黎加为例,该城市希望在2021年前实现碳中和。2007年哥斯达黎加共种植了500多万棵树,人均1.25棵,这使得其成为世界上人均种植树木最多的国家。其他战略要素还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使其超过总发电量的90%。

  加入这一网络的4座城市包括中国日照市、加拿大温哥华等城市。

  为了实现向低碳社会的转型,日照市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鼓励家庭和学校使用太阳能,以及从工业废水中提取甲烷作为燃料。日照市几乎100%的城镇住房目前已有太阳能热水器,同时30%的农村用户已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与2000年相比,单位GDP使用的能源资源已减少近1/3,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近50%。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