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财经要闻 » 正文

国内光伏企业欲转内销 亟待政策扶持

日期:2012-09-0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本站整理

能源财经

2012
09/05
09:0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光伏 欧盟

  随着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的可能性增大,一旦欧盟出口的大门关闭,本已生存岌岌可危的国内光伏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而这也将倒逼光伏企业在国内寻找出路。

  “我们准备积极应诉,尽力说服欧盟取消立案。”无锡尚德集团公关部负责人张建敏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光伏产品50%以上销往欧洲,一旦立案,中国大部分光伏组件企业将被逼入绝境。

  一家光伏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欧盟征收反倾销税,那么我国光伏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就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本来中国产品与欧洲产品在价格上的差距就不是很大,一旦征税就没有竞争力了。”

  其实,在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实行双反调查近一年的时间来,国内光伏企业已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今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向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征收31%至250%的惩罚性关税,更是雪上加霜。

  双反调查以来,由于美国光伏市场对中国企业关闭,导致多晶硅光伏价格快速下跌。据硅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价格再次快速下跌并创历史新低,国内多晶硅主流报价从年初的21~23万元/吨跌至16~17万元/吨,跌幅达25%。

  目前,国内多晶硅光伏企业已经陷入大规模停产的境地。据硅业协会统计,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已投产多晶硅的43家企业中,仅剩7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均已关闭生产线,也就是说有80%企业已经停产。即使在仍然维持开工的企业中,一些行业巨头也均出现巨亏,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才能勉强生存。

  美国某投资机构发布最新统计数据,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已接近破产边缘。同时,赛维LDK、尚德等中国一线大厂也一度传出破产传闻。一旦欧盟通过倾销立案调查,国内光伏企业可能出现大规模破产以及大规模裁员的局面。

  无疑,国内光伏企业亟需改变过度依赖海外光伏市场的现状,让成果和产品不断惠及国内。近期,不少光伏企业呼吁国内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据了解,近期江苏省已经明确了继续对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给予政策扶持,新一轮扶持政策实行地面、屋顶、建筑一体化统一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分别确定为2012年1.30元、2013年1.25元、2014年1.20元和2015年1.15元。江苏补贴高于全国范围,有利于提升市场需求。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