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气候变化 » 正文

中国做了非常多的努力--访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马和励

日期:2007-12-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廖政军

能源财经

2007
12/07
09:5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 马和励

 “气候变化如今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必须通过全球共同的协作来应对,中国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见上图,廖政军摄)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

  谈及对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期望时,马和励说,“这将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我们需要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注入新能量”。在几个月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高级别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曾表示,现在已经不是怀疑阶段了,各国应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取得突破。

  适应气候变化 提倡低碳生活

  “如果拿美国人均碳排放量作为衡量标准,我们需要消耗9个地球,但现实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马和励向记者反复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近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为巴厘岛会议提供了一份进一步探讨应对气候变化多边协议的框架,再次强调由于发达国家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方面负有历史责任,发达国家应该采取一个新的机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清洁能源技术。

  马和励介绍说,巴厘岛会议主要有两大目标:首先,启动“后京都谈判”进程,对从现在至2009年的后续工作进一步讨论并达成协议。希望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失效的时候,全球能达到之前制定的减排目标。其次,公布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将所收集到的证据公之于众,强调现在就是该“行动”的时候,推进谈判,不再迟疑。

  马和励强调,我们除了要稳定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更要告诉人们应当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逐渐过渡到低碳经济模式,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

  加强国际合作 创新低碳技术

  “无论对于实现人类发展,还是减缓气候变化都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根据《京都议定书》达成的基本共识,所有国家都有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和责任,而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有义务和责任。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必须在完成自己减排目标的基础上,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这正是议定书确立的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清洁发展机制的意义所在。

  马和励告诉记者,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多是先污染后治理,而现在,在具有环保意识和拥有环保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和治理其实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包括高能效、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技术等。他说:“这无论对于实现人类发展,还是减缓气候变化都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马和励特别举出英国的例子。他说,英国正在努力成为低碳技术创新特别是碳捕获和封存技术方面的全球领先者,包括如何运用该技术来设计城市和汽车,以及如何将清洁煤炭技术发展得更有效,等等。“这些技术创新也是一种机会,而对于中国而言,努力成为技术创新的领先者,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和方向”。

  马和励还兴致勃勃地介绍起联合国和中国政府正在合作的“绿色照明”计划。他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关于在全国实现100%“绿色照明”的计划。他说,至今没有任何国家实行这样的计划,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将使能源需求降低大约8%。

  肯定中国努力 继续深化合作

  “中国政府制定了世界少有的降低能耗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高目标。”

  针对一些国际媒体关于中国环保问题的不实报道,马和励郑重指出:“中国政府制定了世界少有的降低能耗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高目标。”例如,中国制定了到2020 年实现GDP增长翻两番而能源增长翻一番的经济目标。同时中国还将继续开发新能源,到2020年将增加到16%左右。“这是多么伟大的目标!”他指出,“世界上只有中国制定了这么高的一个目标。我们应该更多地向世界宣传中国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诸多努力。”

  身为联合国系统在华21个机构的协调代表,马和励表示将继续深化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9个机构将于近期与中国有关部委共同启动一个新的“联合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伙伴关系框架”。

  据介绍,这个框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协助中国政府进行关于减排目标的具体谈判及能力建设;二是有关技术转让问题,有望向中国提供更先进的技术,将其系统化地运用,例如设立各种新技术的示范项目,如清洁煤炭技术等;三是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家政策支持息息相关,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马和励说,联合国希望与中国有关部门共同在北京创立一个全球气候变化信息中心,促进这一领域的南南合作和知识共享。此外,联合国还在计划创立“绿色基金”,设立各种可再生能源的示范绿色投资项目,让私人部门也来进行投资,并得到相应的投资回报。他向记者透露,许多合作计划还在最后协商阶段,不过在巴厘岛会议上可能会对部分计划进行“软启动”。

  最后,马和励向《人民日报》表示感谢,认为媒体在传播信息、改变大众观念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他强调,如果没有环保意识,或者不能适应气候变化的趋势,许多环保措施将很难开展。因此,媒体肩负着向公众传播气候变化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责任。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