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热点聚焦 » 正文

中国1年等于美国4年? 以中国速度计算"中国年"

日期:2007-10-18    来源:新财富  作者:王志浩

能源财经

2007
10/18
16:0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速度 中国年

生活在中国让人目眩,特别是那些几年前来过的人,多少有点迷失方向。“上世纪80年代末我来上海的时候,浦东还是一大片荒地”,这是在黄浦江边经常听到的一句评论。如今,位于浦东的陆家嘴金融中心,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接连崛起,而且,至今仍未停下变幻的脚步。 宝马、奥迪,以及间或插过的悍马你追我赶拥堵在柏油路面上,而20 年前,这里甚至没有路灯。新开盘的高端物业旁,餐馆酒吧里人头攒动,各种美食美酒争相斗艳。80年代初,下馆子还是很罕见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如果开着车从上海的市中心出发,整整3 个小时内道路两边可能都不会出现乡村景象。仅仅10 年前,大部分土地都还是农田和村舍。这是真实的故事,虽然变化来得太快。

  作为经济学家,我们倒是有个主意。我们来测算一组有趣的 “中国年” 数字,鉴于这些年来中国发生的大多数变化(当然不是全部)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平均个人财富的显著增长息息相关。因此,通过计量一段时间内个体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可以粗略地衡量某一个国家发生变化的速度。当我们掌握了各个国家的数据后,就可以比较增长速度的不同,计算出我们的“中国年”。

  那么你度过了多少“中国年”呢?例如,按照我们的计算,美国的1 年相当于中国的2.8 个月,英国的1 年相当于中国的3.1 个月。一位美国人或英国人在中国3 个月的时间里感受到的变化,需要在他的老家待一年才能感受到。换句话说,中国的生活节奏快了4 倍,一个在中国生活了两年半的英国人在中国所见到的变化,需要他在英国等足足10 年才能见到。如果你生活在亚洲的话,这种变化速度就比较容易理解,新加坡的1 年等同于中国的半年,韩国人可能相对不太惊异于中国的变化速度,1 个韩国年相当于中国的8 个月。面对中国炽热的变化速度,来访的博茨瓦纳人可能也不会太感觉头晕,虽然博茨瓦纳人均拥有1000 平方米土地,没有哪个中国城市能与之相提并论。

  而另一方面,有些国家在1980 年—2007 年间收入增长为负数(我们的表中没有列出这些国家),也有些国家数年来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排除这些国家后,在其余者中,马拉维名列我们的表单榜首,自1980 年以来,该国年人均收入增长仅为0.001%。多年来马拉雅人早已习惯的1 年的人均经济增长量在中国只要0.001 个月,或者说7 个小时就能实现。我们也可以换种方式来看待这些数字。假设你正躺在法国南部的海滩上懒洋洋地阅读,过去30 年当地发生的变化,中国只要5 年。或者,如果你生活在尼日利亚,中国最近一年的变化你需要30 年才能看到。

  “中国年”的计算方法很简单。我们用当地货币不变价格计价的人均GDP,计算出60 多个国家1980 年至2007 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使用不变价格得出的数据能够反映真实变化情况(因为不受通胀影响)。使用当地货币则避免了外汇风险。接下来,将得出的年均增长率与中国的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我们的“中国年”。表1 显示出生活在下列国家(地区)相当于生活在中国的月份数,以及这些国家在过去30 年发生的变化在中国发生所需的年份数。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