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热点聚焦 » 正文

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出台 前景依然渺茫

日期:2011-12-06    来源:股城网  作者:股城网

能源财经

2011
12/06
09:2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 汽车 政策出台

   前景:政策给力 路仍艰难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都是混合动力汽车。

 从全球车市来看,新能源汽车还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我们和老外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日本偏重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欧洲发展的是清洁柴油车,而美国则选择发展生物质燃料汽车,中国城市目前还不适宜发展纯电动汽车,需要一个从混合动力到纯电动的技术和市场积累,这将会是很有必要的漫长过程,以此解决目前电池性能稳定性、单次充电续航、建大量的充电站等诸多的问题。正所谓,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经验告诉我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离不开政策扶持与引导的。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都给予了如减免税费、价格补贴与通行优先等鼓励消费政策。去年我们已经出台了最高6万元的补贴政策,未来十年中央财政还将投入千亿巨资,用以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很大程度上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孵化环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就在脚下。

  市场:消除顾虑 寻找突破

  发展新能源汽车,政府的决心很大,炙手可热;车企的态度迥然有别,左顾右盼;消费者则依然处于懵懂状态,感觉只是一个传说。“剃头挑子一头热”,改变这一窘迫,既要克服传统消费的强大惯性,更要跨越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鸿沟。去年年初,工信部一位副部级领导在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上演讲说:“电动车的电池大概都是100伏到600伏电压,万一车掉到水里,怎么保证几百伏的电压不把人电死?”一位车企老总也曾担忧地对笔者说,他是学电子工程的,他学到的“专业知识”是驱动汽车的电流可以让电线变得通红,散热问题如何解决?几天前,笔者参加了一期央视《对手》节目的录制,经济学者质问我:“电动出租车跑10公里就要充电了,去一趟机场要打好几次车,你说划算吗?”

  对于这些怀疑和否定,笔者感到瞠目结舌。包括众多官员、学者、车企老总和普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毫无了解。“学识渊博者”用十几年、几十年前的基本科学知识评头论足;“经验主义者”拿手机电池和家用电器的不足来推理电动汽车的技术缺陷;“盲动追随者”两耳充斥了电动汽车的种种危险,从忐忑变得惊恐。推广新能源汽车必须克服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政府更要尽快出台严格的新能源汽车准入机制,普及新能源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指定权威部门公开进行电池挤压、穿刺、燃烧测试,并对新能源整车公开进行碰撞、耐久性试验,然后向大众提供通俗、严谨的论证说明。如此,方能以正视听,让消费者打消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种种顾虑。这比增加购车补贴更为紧迫。

  投资:长短相宜 选择多元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应该遵循“中长期看发展、近期看政策”的投资逻辑,细分行业的成长前景以及在产业链中战略地位是中长期发展的支撑点,相关利好政策披露所激发的交易性机会是投资的短期催化剂。从现有的条件看,正极材料产品的技术路径选择较多,但各有优劣,单独选择某一条技术路径都有其机会和风险存在。看好换电池模式在国内的应用前景,以换电为主、充电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汽车交换电站商业模式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中逐步被确立。推行换电池模式的关键在于电池的标准化,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推出是可预期的。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