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市场观察 » 正文

经济低迷冲击绿色步伐 全球碳交易陷入"停滞"

日期:2011-12-02    来源:人民网  作者:本站整理

能源财经

2011
12/02
11:2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碳交易 低碳 京都议定书

  记者从近日于广州举行的“中国低碳论坛”上了解到,一直被视为破解全球碳排放迷局的世界碳交易市场开始陷入“停滞”:2010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达1420亿美元,尽管市场自2005年以来每年有20%-30%的增长,但2010年碳交易市场却开始出现停滞,基本跟2009年持平,而2011年由于欧洲和美国两大经济体经济状况未能改善,碳交易情况仍未出现好转。近日于南非德班举行的气候会议消息显示,碳市场交易价格出现大幅度回落,其中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价格甚至出现了“腰斩”,跌至每吨6欧元的历史低点。

  一边是全球碳排放总量的逐年上升,一边却是碳交易市场的停滞不前,如何解开碳交易市场的禁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广东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介绍,在碳排放权交易出现之前,上世纪70年代一位经济学家将科斯原理引入环境管理当中,90年代成功地引入二氧化硫的控制中。而《京都议定书》签署之后,各国期望以“项目级”的减排交易来帮助发达国家量化协定、进行减排,碳交易市场由此诞生。

  据了解,2005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为数百亿美元,一直至2009年市场规模每年保持20%-30%幅度高速增长,然而2010年市场却出现停滞的现象,止步于约1400亿美元的份额。

  业内专家介绍,去年市场交易的“止步不前”与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2010年,受后次贷危机调整、欧债危机频繁冲击及流动性泛滥的影响,世界经济缓慢地复苏,而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预计也将放缓,这进一步影响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碳交易市场的积极性。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中心副主任郑爽表示,碳市场运行的基础需要强烈的政策意愿。欧盟在这方面较为领先,而新西兰用了约10年时间才确定碳交易的地位。发展中国家也在努力进入碳交易市场。2009年巴西通过《国家气候变化政策法案》,提出要开创巴西减排市场来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部分城市也开始进行尝试,而印度也在能效方面建立了一个交易机制,覆盖8个部门和477个企业,目前已完成了400多个企业的目标分配。

  然而,受世界经济大环境低迷的影响,目前发展中国家对碳交易仍停留在畅想与展望阶段,而发达国家碳交易自2005年高速增长以来,开始出现“后续乏力”的现象,这导致全球“绿色步伐”受到一定的冲击。

  近几年,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迅猛发展,也引起了国内各地建立环境交易所的热情。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成立。2009年,武汉、杭州、昆明、深圳等交易所也相继成立。

  赵细康认为,完整的排污权交易应包括总量控制目标、排污许可、分配机制、市场定义、市场运作、监督与实施、分配与政治性问题、与现行法律与制度的整合等八项内容,遗漏其中任何一项将导致市场“失灵”,对于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不能够一哄而上”。

  目前,由于国内碳交易所建立“过快过热”,导致整体市场被严重分割,进行国际碳议价时难以形成统一的声音。同时,许多交易所经常面临“有价无市”的状况,地方政府撮合的交易占比份额过高,而市场化主导的碳交易却少之又少。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