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人物 » 综合人物

严陆光:廿一世纪上半叶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日期:2007-05-27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本站整理

能源资讯中心

2007
05/27
14:01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严陆光 我国 能源 可持续发展

1.鉴于人类能源消耗仍在继续增长,目前主要采用的化石能源资源有限,开始出现耗竭,所产生的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又引起日益增高的普遍关注,全世界已认识到,人类一次能源结构应向着减小化石能源份额,增大可再生与新型能源的份额,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过渡,各国已在采取积极措施,力争本世纪上半叶取得明显进展,为过渡奠立可靠基础。
2.展望我国2050年能源需求与保障供应的可能性,我国能源体系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保障石油供应是能源安全的突出矛盾,一次能源结构将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电源结构也将改变。主要变化是,煤的份额将由目前的约70%减少至2050年的约40%,天然气、水电、核电份额将有所增长,还有约15%的缺口要靠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来补足。从而,和世界一样,逐步在我国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的任务也已提上日程。
3.能源结构的调整,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由我国实际出发,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该体系的框架可建议由下列五方面组成,即:(1)继续发挥煤能源的作用; (2)保障石油供应; (3)最大限度地发展水电与核电;(4)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风能与生物质能;(5)充分支持未来新型能源的研究发展,主要是核聚变能、天然气水合物与海洋能。能源体系是一个综合体系,上述五方面统一协调的发展,可使我国2050年的能源供应有更可靠的保证,也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打好基础。
4.煤是迄今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资源比较丰富,价格低,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考虑到我国资源有限,应节约使用,使其在更长时间内能保持基础性作用,其总量应保持在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所允许范围之内,我国煤产量增至约30亿吨/年后应大体保持稳定。要能可靠地继续发挥煤能源的作用,必须在煤的高效、清洁、低碳排放利用技术的提高方面狠下功夫,继续实施已开始的“清洁煤计划”,新建燃煤电站应采用供电煤耗小于300克标煤/度的超临界与超超临界机组以达到高效,大力研发与采用多种环保措施降低污染和二氧化碳减排措施来减小温室效应。对于能减小污染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技术,如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与多联产技术的发展应继续给予支持。
5.估计我国石油耗量2050年将超过8亿吨,而国内产量由于资源和生产能力的限制将稳定在年产2亿吨左右,进口依赖程度将达75%,要充分用好国际的可能资源,而预测国际也在2035年左右产量达约56亿吨/年的峰值,使得保障石油供应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问题。从开源方面,我们必须在国内大力发展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包括开发我国资源较丰富的油页岩非常规石油、煤液化和用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我国均有一定基础,近年来各方面有着较大积极性,从我国实际需求、技术与产业的现状和原料来源与经济性出发,近期宜大力支持多方面的研发与示范工作,有选择地开展一些初步产业化工作,在研发与产业化经验与技术经济性能可靠数据基础上,抓紧深入研究明确我国大规模产业化的规模、重点技术途径、选址和发展战略,做出规划,逐步实施。
6.交通运输是耗油的大户,我国石油耗量的增长大部份来自交通运输的发展,从节流着眼,降低交通耗油对保障石油供应意义特别重大,应将节油作为构建我国未来综合交通体系的重大原则,进行长期持续努力,因为各种措施只有大规模产业化后,才能显现显著的节油效果。公路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汽车是最大的耗油用户,汽车节油是主要重点,为此汽车动力系统必须向能源多元化、动力电气化与排放洁净化方向积极推进,发展节能、代用燃料与电动汽车,经过长期持续努力,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与应用。发展电气化轨道交通,包括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与磁浮交通。燃料电池车为主的氢能交通也是节油的重要方面,也应积极推进。
7.我国水力发电已发展成重要的一次能源,2005年总装机容量达1.17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22.9%,占一次能源供应量约6%,并为进一步快速发展做了良好准备,期望2020年总装机可达2.45亿千瓦,2050年达3.6亿千瓦,跟上我国一次能量总耗量的迅速增长,份额也增至8%左右。我国水资源的经济可开发装机总容量为4亿千瓦,至2050年将大体开发完毕,是理想的最大可能性。落实上述发展设想,还要对一些重大限制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论证,诸如:(1)要由生态允许与移民安置两方面严格审查经济可开发资源能投入实际建设的可行性;(2)待开发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包括西藏,前期研发与技术攻关工作必须先行。这些工作必须及早抓紧进行,才能使我国水电发展得到可靠落实,对其在未来能源中的份额有正确估计。
8.世界核电(裂变能)总装机已达3.65亿千瓦,年发电2.56万亿度,占世界发电总量约18%,已在替代化石能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总装机700万千瓦,国家已明确积极发展的方针,2020年预定装机达0.4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4%,2050年期望提高到1.2-2.4亿千瓦,最高达总装机的10%,成为我国支柱性能源之一。鉴于核能发展还在资源、技术、高放废物处理、建立完整的科技与产业体系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以及国际上对其前景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要能顺利实现预期目标,还要抓紧进行多方面的大量工作,根据工作的实际进展,逐步落实我国2020年至2050年期间的发展计划。
9.2050年我国将有约15%(7.5亿吨标煤/年)的一次能源缺口,约30%(7.2亿千瓦)的发电能力缺口有赖于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来填补。风能利用主要是发电,我国小型离网发电已实现产业化,联网风电场2005年已达总装机126万千瓦,已规划2020年达3000万千瓦,进而可期望2050年达到数亿千瓦规模,使陆地经济可开发资源2.5亿千瓦得到较充分利用,其在大规模非水能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先行地位已经明确。为了能顺利实现规划设想,针对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应抓紧的主要工作有:(1)大力加强大容量风电机组的研制,加速实现设备制造国产化;(2)大力组织资源详查;(3)解决好大规模风力发电进入电网的有关问题;(4)开展近海风电场的前期研究。
10.太阳能是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其利用包括热利用、制氢、发电等方面。热利用已形成一定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制氢正处于多途径探索研究阶段,近期应大力支持有关研发工作;需要重点支持的是太阳能发电。发电包括光伏发电与热发电。光伏发电作为小型离网电源和中、小型并网电源已得到较广泛应用,我国累计装机6.5万千瓦,向大规模发展,要大力加强光伏电池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的努力,下决心解决目前仍依赖于进口的大批量硅材料的生产供应,积极推进应用,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及早部署荒漠地区集中式超大规模电站分阶段的研发与示范。太阳热发电国际上已有槽式、塔式与盘式三种系统的示范电站,最大达35.4万千瓦,它的优点在于使用大量已产业化的装备、工艺与材料,易于向大规模发展,可用其他能源燃烧供热,保证连续发电,我国这方面基础薄弱,要抓紧赶上。大型集中的太阳能基地要在荒漠地区,基地建设要与溶入电力系统,荒漠地区和生态治理及资源开发利用紧密结合。
11.生物质能是化石能源出现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传统利用的是农林废物、粪便与垃圾等,至今在我国农村仍占主导地位,充分高效用好传统生物质能,仍是近期的主要任务。生物质能是唯一能转化成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已开始有用粮食和油料作物制造乙醇与生物柴油的产业,应积极研发以纤维素为原料的新工艺路线。生物质能大规模发展的关键是稳定提供大规模的能源资源,着眼于在不宜农不宜林的大面积荒漠与边际土地上,形成能源植物产业基地,应与农、林业一样,将能源植物作为重大产业来推动发展。发展大规模生物质能,当前应特别注意抓紧:(1)大力开发能源植物物种的遴选;(2)特别关注节水能源植物的研发;(3)努力提高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的科技水平。
12.受控核聚变研究已达到了点火条件,正在建设国际核聚变试验堆;天然气水合物已发现大量存在,正在资源勘测与利用技术方面进行工作;海洋能能量巨大,有着多方面的开发研究,但它们在2050年前都不可能进入一定规模的应用,鉴于它们对未来能源发展的重大意义对有关研发工作仍应给予充分支持,为今后能源可持续发展奠立更好的基础。能源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关工作应在科学拟定的、正确的发展战略指导下进行,本次工作仅是一个开始,提出一些初步意见,期望能为国家决策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进,战略的研究与拟定要反复滚动地进行,中国科学院学部作为超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科技重要思想库理应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