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聚焦

内外因素危及欧俄互信

日期:2007-05-2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能源资讯中心

2007
05/29
03:28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内外因素 欧俄互信

   欧盟—俄罗斯春季峰会5月中旬在俄小城萨马拉举行。峰会原定讨论能源安全、新伙伴关系协定以及科索沃等问题,但无果而终。这一结局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可以说这是近半年来欧俄关系趋于紧张、纷争不断的必然结果。

  年初,俄对美欲在波兰和捷克建立导弹防御基地强烈不满,威胁要停止履行《欧洲常规力量条约》,并继续禁止进口波兰肉类产品。 波兰则再度否决欧俄开启新的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欧盟也借故提高了对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价。4月底以来,爱沙尼亚又因拆除首都二战苏军纪念碑,加剧了与俄关系的紧张程度。在本次峰会前夕,有欧盟国家甚至呼吁取消峰会。尽管峰会最终如期召开,但会谈的重点已不是达成多少具体协议,而变为如何避免双边关系继续恶化。

  欧俄纷争不断,源于互信降低,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能源因素。为避免过度依赖俄罗斯,自去年起,欧盟加快了制订共同能源战略的步伐,一方面寻求能源供应多样化,欲与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国家加强合作;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于欧盟的“反依赖”措施,俄针锋相对地实施能源出口多元化政策,并极力维护本国能源战略垄断地位。如果说,俄乌天然气之争已刺激了欧俄间脆弱的神经,那么后续的能源之争就进一步弱化了彼此信任。

  二是美国因素。近年来,欧盟内大西洋主义力量呈上升之势,因此,美俄关系的紧张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欧俄关系。尽管欧盟不愿恶化与强邻俄国的关系,但默认或追随美国推动北约东扩、“颜色革命”以及建立反导系统等,客观上都削弱了双方的互信基础。美拉拢欧盟协调对俄政策,以及欧盟在多数情况下选择与美站在一边,都加深了俄对欧盟的战略疑虑。

  三是中东欧因素。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波兰、波罗的海国家与俄罗斯结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而且一时难以化解。欧俄当前的很多纷争都是因中东欧国家而起。一方面,由于中东欧国家多对俄持负面看法,欧盟整体无法实施积极的对俄政策,如波兰的否决就使欧盟无法与俄就深化战略伙伴关系进行实质性谈判;另一方面,在中东欧国家与俄发生矛盾时,欧盟即使想与俄发展务实关系,也不能无视中东欧国家的关切,而必须以欧盟内部团结为重,这势必强化欧俄间的隔阂。

  四是俄罗斯的复兴。正在崛起之中的俄罗斯希望与欧盟发展一种“建设性”和“平等”的战略合作关系。但欧盟仍将俄看作是价值观上的异类国家,支持、鼓励俄周边国家的所谓民主转型,对俄形成了较大的地缘政治压力。这无疑也是欧俄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欧俄互为强邻,尽管从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但彼此间已形成了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以及欧盟是俄罗斯能源主要市场的情势将继续存在,这就决定了双方必须避免关系继续恶化,寻求合作。尽管如此,受制于内外因素,双方互信短期内较难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欧俄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人员)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