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聚焦

产业化水平需规模化来提升

日期:2007-05-14    来源:国家环保总局  作者:国家环保总局

能源资讯中心

2007
05/14
08:40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产业化 水平 规模化 提升

国家发改委于4月10日正式向社会公布了《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要重点发展资源潜力大、技术基本成熟的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太阳能利用等可再生资源,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发展。对此,业内人士评论认为,对于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来说,小打小闹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而通过走规模化道路,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扩大市场,将会加快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

  产业化需规模化来推动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总体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总量是每年73亿吨标准煤,但开发量尚不足4000万吨标准煤。业内一些专家提出,中国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必须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是一个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动态过程,核心是建立完备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和产业机制,形成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中,产业化道路走得最好的应属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超过3000家,年生产量超过1000万平方米,到2005年底,全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超过7000万平方米,约占全球使用量的50%,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化发展迅速,除与巨大的市场、成熟的技术有直接关系外,规模化生产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规模化生产而带来成本降低使太阳能热水器在过去的10年中年增长率达到27%,并进入了大约8%的家庭。

  与迅猛发展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相比,虽然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利用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产业化程度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在2005年我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折合总计为1.66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以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一次能源总量的7.5%,扣除1.38亿吨标准煤的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利用等一共才提供了2800万吨标准煤。

  一些专家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进展,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液化等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具备了规模化建设的基本条件。而规模化建设有助于迅速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以增长最快的风力发电为例,随着大型风电机的成功研制,风电场装机规模的扩大,发电成本也随之降低,到去年年底全国已建成80余个风电场,装机总容量达到230万千瓦,比2005年新增装机100多万千瓦,增长率超过80%。规模化对风力发电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规模化发展仍有“拦路虎”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再生能源要实现规模化,技术、成本、资金、政策机制等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仲颖指出,技术是目前限制可再生能源走产业化道路的一个主要因素,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为例,由于我国尚不具备光伏产业最核心的技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高纯度多晶硅提纯技术,而且我国95%的高纯度多晶硅材料依赖进口,因此太阳能电池价格高昂,使太阳能发电价格很难有所下降。另外,太阳能电池中组件成本占整套系统的比例达到了70%。要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就得不断提高光电转换率,而目前的光电转换率一般在15%左右,短时间很难有大突破,这些问题都成为制约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要使太阳能光伏发电得到大规模推广,实现产业化运作,就必须从技术上有所突破,加大创新能力,拥有降低太阳能电池材料成本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较高的成本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据了解,目前除小水电外,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远高于常规能源,如小水电约为煤电的1.2倍,生物质和风电为煤电的1.7倍,光伏发电为煤电的11~18倍。可再生能源专家周凤起认为,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成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市场狭小又给其成本降低造成障碍。这种恶性循环,桎梏了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而要走出这种恶性循环,除了通过技术来降低成本之外,规模化的生产也有助于降低成本。

  一些专家还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吸引大量民间和社会资本进入,虽然目前《可再生能源法》及其12部配套法规和政策已经出台,特别是业界普遍关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更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过高问题提供了法规政策上的解决途径,但目前在体制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可再生能源规模化、产业化道路。

  “还拿风电来说,虽然费用分摊政策解决了上网电价问题,但目前仍面临着许多方面的机制障碍。”王仲颖表示,虽然有法律规定电网企业必须收购风电,但是电网企业是否有内在动力,还是一个问题。由于风能发电项目一般都在远离电网尤其是骨干电网的偏远地区,投资建设和管理并网发电项目的接入系统,给电网企业建设和管理电网带来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财务成本。随着风电场装机容量的增加以及风电装机在某个地区电网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这些负面影响就可能成为风电并网的制约因素。如果解决不好,肯定会影响到风电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规模化发展关键在政府支持

  由于目前可再生能源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常规能源的规模优势而且在技术上仍有待突破,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基础设施研究中心主任史立新认为,政府要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导向、带动和政策激励方面。要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政策大力扶持,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调动各类投资者的积极性,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

  史立新指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需要更多的社会投资进入这个领域,而眼下关键的问题则在于以民营、外资为代表的商业资本对于这一领域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切入点,短期内不敢盲目介入。因此,政府要建立完善可再生能源投融资机制,要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并注重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鼓励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可再生能源产业。

  他认为,制约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核心,在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要比常规能源高,降低成本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而政策是推动技术创新以及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要大幅度提高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科技研发的投入,大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并且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健全完善可再生能源技术标准体系。

  史立新说,目前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包括费用分摊机制在内的相关配套政策也已制定出台,规模化发展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引导和监管力度,并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机制以及针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金融和财税制度。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