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国际能源要闻

中俄天然气合作,在艰难中前进

日期:2007-04-13    来源:中国再生塑料网  作者:中国再生塑料网

能源资讯中心

2007
04/13
14:27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中俄 天然气 合作 艰难 前进

      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率团访问俄罗斯,媒体普遍认为中俄能源合作在2007年能再度取得进展,其中两国在天然气领域有关协议的落实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然而,业内人士对此态度比较谨慎。 

      这样的谨慎并非毫无缘由。尽管此前有报道说,中俄双方计划至2006年年底前根据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供应条件完成商业谈判,以便在2011年前开始经西线供应第一批天然气。但事情进展得并不如媒体所预期的那样顺利,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 

      首先是价格问题。早在去年10月份,就传出了双方天然气谈判受困价格因素的消息,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俄方希望按照供给欧洲市场的每千立方米180美元的所谓“市场价”来完成对中国的出口,相当于液化天然气(LNG)到岸价将至少达到2.5元/立方米参与谈判的中石油如果接下这个进口项目,则意味每进口1立方米LNG会面临至少1元人民币的亏损,因为2006年我国LNG的出厂价仅为0.8元/立方米。由于目前国际能源市场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双方之间的谈判有可能会旷日持久,因此2007年能否结束商业谈判还是一个未知数。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日本。今年2月初日本政府已要求埃克森美孚公司调整萨哈林1号项目的产品营销计划,以满足日本对LNG的需求。去年10月埃克森美孚曾与中石油签署了向中国供应80亿立方米LNG的初步协议。这样,即便中俄天然气管线建设的谈判落空,中国从俄国进口天然气的计划也不会完全夭折。但日本对于埃克森美孚与中国达成的初期协议感到不快,埃克森美孚公司与日本资源开发公司分别拥有该项目30%的股权,而日本政府持有日本萨哈林油气开发公司50%的股权。如果两家公司达成协议,中国的进口计划可能生变。而一旦日本如愿获得了萨哈林1号的进口权,中俄宏大的天然气合作将面临“无气可供”的窘境。 

      尽管面临一些困难,但从长远来看,中俄双方在天然气由政府定价,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同步,价格偏低。中俄天然气购买谈判陷入僵局,也引发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石油巨头在去年11月向发改委递交了申请LNG涨价的方案。从各方面来看,由于国内天然气需求飞速增长,而供应不足,只能依靠进口,涨价无疑是在所难免。随着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价格僵局也有望被打破。 

      另一方面,萨哈林1号项目存在诸多变数,无论未来走向如何,中国与俄罗斯在天然气以及其它各能源领域有良好的合作基础。目前两国官方都对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表示满意。因此,尽管双方在天然气合作上的“原地踏步”,但相信在艰难的形势下仍将继续前进,前景依旧看好。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