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聚焦

油市喧闹的背后 油品市场化竞争真的开始了?

日期:2007-04-02    来源:金时网  作者:周剑初)

能源资讯中心

2007
04/02
14:40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油市 喧闹 背后 油品 市场化 竞争 开始

      油市喧闹背后

      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大背景下,虽然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也微有下调,但是没有稳定的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作保障,我国成品油价格波动都是无序的,无法真实反映我国成品油市场的供需状况,无法通过市场的价格杠杆合理地配置资源。

      而对为打破我国成品油市场垄断局面而引入的竞争来讲,即使准入门槛降低了,但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导致的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倒挂,对于上下游产业链条不完整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由于难以用上游利润补贴下游亏损,其涉足成品油批发市场的热情也会相应地大打折扣。

      看惯了我国成品油市场“跟涨不跟跌”局面的老百姓,今年却被成品油市场的新变化搞迷糊了,一方面,一向上涨的成品油零售价格不仅下调了,而且某些加油站还出现了小幅降价的“让利”行为;另一方面,成品油批发市场进一步放开,“市场竞争”开始向“市场垄断”发起了进攻。一向沉寂的国内石油市场呈现出的新气象,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油价下调难掩垄断弊端

      去年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了价格下行的现象,而我国的石油市场却长期没有随之调低价格,甚至某些地方还出现了天然气等相关能源涨价的意图。在舆论指责“跟涨不跟跌”的呼声中,有关“国内成品油价格远未与国际接轨”的解释显然有些牵强。今年,成品油价格下调的步伐最终迟迟来临:一是年初出现了自2005年年初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7次上调后的首次下调,即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降低90元。二是春寒料峭的2月,北京出现了有外资背景的加油站———中化道达尔燃油有限公司在北京的加油站汽油限时每升降价0.5元的举动,此举向我国石油市场两大垄断巨头中石化和中石油发出了“挑战”,也让百姓看到,汽油原来也可以“促销”。三是3月份,中石油北京分公司旗下的部分加油站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汽、柴油让利活动,每升最大优惠幅度0.2元。

      但是,在难得的降价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油价的下调明显具有滞后性和被动性的特征,这些并不是市场行为的结果,成品油的价格曲线仍然是扭曲的。而降价幅度的过小,也不足以给百姓带来实惠。面对国际市场上油价的波动,百姓对成品油价格上涨的担心仍然不会减少。石油巨头的“企业让利”行为,显示出面对成品油市场日益开放而带来的竞争压力下企业的被动与抵抗,但是成品油市场的垄断格局仍然难以得到改变。看来,表面的降价行为还不足以说明市场因素对成品油价格曲线的影响加大,百姓也很难从中获得真正的实惠。

      准入门槛降低仍然面临诸多难题

      去年年底,我国石油市场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商务部对外发布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宣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开放中国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民企和外资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的准入门槛降低了。几个月后,商务部公布了《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和《原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这实际上为外资企业、独资企业在华开展原油成品油业务,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指引。这些规定的出台,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言无疑是个利好。这其中,商务部对国内企业的审批周期为40个工作日,而外资企业为4个月的规定,更是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审批打开了方便之门。而企业可以无需拥有自备或者控股加油站,也可以拿到成品油批发牌照的规定,则进一步降低了民营企业准入的门槛,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在申请设立成品油批发企业时,自备加油站这一“紧箍儿咒”取消了。这些措施将促使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涉足我国成品油批发市场的热情增加。

      然而,成品油批发市场准入门槛虽然降低了,但是相对于两大垄断石油巨头来讲,实力较小的民营企业仍然面临过高的门槛。尤其是企业申请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申请人必须全资或50%以上(不含50%)控股拥有1万立方米以上成品油油库。这条硬性规定,必然把一大批实力弱小的民营企业拒之门外。另外,虽然准入门槛降低了,但从目前来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涉足还是比较谨慎,重要原因在于成品油的价格还没有放开,放开的只是市场准入,所以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仍然受到政府的管制。在这种情况下,竞争的引入仍然是缓慢的。

      关键在于推动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无论是成品油价格的下调,还是成品油批发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成品油垄断格局的打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其背后都反映出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制约了我国成品油市场走向市场化的步伐。

      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大背景下,虽然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也有姗姗来迟的微幅下调,但是没有稳定的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作保障,我国成品油价格波动都是无序的,无法真实反映我国成品油市场的供需状况,无法通过市场的价格杠杆合理地配置资源。而对为打破我国成品油市场垄断局面而引入的竞争来讲,即使准入门槛降低了,但是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导致的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倒挂,对于上下游产业链条不完整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由于难以用上游利润补贴下游亏损,其涉足成品油批发市场的热情也会相应地大打折扣。

      因此,我国的成品油市场要想真正走向成熟,还需要推动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目前,为了更“合理”地与国际油价接轨,一种“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方案已经实施,实施的结果人们正拭目以待。(庞东梅)

    相关新闻 

   油品市场化竞争真的开始了?

    不管是原油,还是成品油,业内将二者统称为油品。近日,商务部公布《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和《原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以此作为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之配套政策。

    联系到不久前中石油在北京和广东进行的成品油微幅降价行为,饱受垄断之苦的国内油品消费者似乎隐隐看到了市场竞争的一丝曙光。

    油品市场的自由竞争真的要拉开序幕吗?下这个结论现在看恐怕还为时尚早。

    众所周知,中石油、中石化两公司是国内石油石化业的两大巨头。就在中石油宣布降价之后,人们普遍期待着另一巨头中石化能够及时跟进降价。然而,就在公众望眼欲穿之际,中石化公司的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他们不会降价,一场设想中的竞争好戏并未如大家所愿地上演。显然,中石化并未感觉到中石油的降价会对自身产生什么压力。那么,回过头来再看中石油,其降价行为显然也不是竞争压力下的结果。从时间上看,中石油的降价正逢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从地点上看,中石油的降价也只在北京和广东这两地进行,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经济重地。从降幅上看,几大成品油品种所降的大多不过是几分钱,对消费者来说连“毛毛雨”都算不上。因此,有人说这种降价不过是作秀。

    巨头们没有外在的压力,那么他们有内在的动力吗?似乎也够呛。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扭亏为盈,由去年净亏损46亿元转为盈利148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利润却同比下降18.6%。我们知道,我国石油巨头们都是集开采与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他们曾长时间亏损的石油加工业一朝咸鱼翻身,自当好好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岂肯轻易全面降价。另一方面,开采业盈利的剧降显然成了他们新的心头之痛,他们现在所集中精力琢磨的问题应该是如何使这方面的盈利止跌回升,其他问题恐怕都要靠后站吧。

    按照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近日的表态,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实际上已于去年出台并开始运行,但目前尚无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的时间表,接轨要在运行过程中逐步完善,在合适的时机完成。看得出,有关部门既想鼓励竞争,但又不希望现在的市场格局有太大的变化。有业内专家尖锐地指出,目前稳定国内油价的新政太偏向炼油企业的利益,却违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自主的规则,至于消费者的利益更是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从最新公布的《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和《原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的条款看,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的垄断地位将更加稳固。如《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规定,申请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须全资或50%以上控股拥有1万立方米以上成品油油库,这一条款将把大批民企拦在门外。即使是同时拥有两个5000立方米成品油的油库,也因不符新规而无法获得准入。

    真正的市场化油品价格竞争是什么样的呢?咱们还是看看“人家”吧。在日本,各石油公司间的油品价格战确实曾使全行业亏损,但该国政府却并未因此大惊失色,并未就此中断市场化进程,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各公司都适应了市场化新机制,市场更为健康,普通消费者则成为充分竞争的受益者。在新加坡,就在中石油宣布降价的同一天,埃克森美孚率先宣布在当地市场降价,加德士及新加坡石油公司随后紧紧跟进,他们都把每公升柴油零售价调低至1.16元。总结日本和新加坡的经验,我们得出的结论应该是,真正的市场化不可能只是一家唱独角戏,而同行们却无动于衷;真正的市场化贵在坚持,不能因一时的行业亏损而患得患失,更不能因为照顾某一两个所谓支柱企业的业绩而拖延全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