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成本增长超出预期 中国石油光环不再

日期:2007-03-10    来源:中企传媒  作者:中企传媒

能源资讯中心

2007
03/10
07:39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成本 增长 中国石油

 无论以何种指标衡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简称:中国石油)都堪称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其股票长期以来深受投资者的青睐,也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资机构Berkshire Hathaway的掌上明珠。

企业管理得当、业绩不负众望,久负盛名的中国石油现已发展成为市值排名全球第四的石油公司,位居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 Shell)之后。

但是,一些投资人士认为,萦绕中国石油的光环正在黯然失色。虽然公司港股股价周四上涨2.5%,收于8.90港元(合1.14美元),但该股今年累计跌幅已达19%。鉴于港股全线下跌的大环境,有分析人士已将中国石油评级下调,原因之一是中国石油的成本增长超出预期。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周二研究报告指出,未来12个月中国石油还将下跌,目标股价8.25港元。

高盛(Goldman Sachs)在2月28日将中国石油目标股价从9.75港元下调至8.75港元,理由是成本增长过快、预期产量下降。

公司第四财季业绩将成为关注焦点,公布时间待定。中国石油称“即将公布”,Thomson Financial称大约在3月18日。

目前,全世界的石油公司都受到油价下跌和油气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打击。生产成本上升的原因是那些便于开采的油气田要么早已采尽,要么为沙特阿拉伯等国所封存。剩下的油田必须利用成本更高的技术才能开采,要么是通过集输管网技术,要么是通过注水、充气等“提高采收率”的措施方能开采出剩余的石油。钻井设备,技术人员等投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分析人士担心,中国石油的成本增长可能比其他公司更快。原因可能是公司在中国最大的油田日益老化,需要更多的技术投入以维持生产。中国石油主力油田大庆油田正在枯竭。中国石油的母公司、国有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简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管理人员估计,大庆油田产量2007年将下滑3.1%,至每日84万桶。这个产量相当于全国石油日需求总量的10%强,但大庆油田产量下降情况令人担心。

能源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分析师诺曼•瓦伦泰(Norman Valentine)表示,大庆等油田通过提高采收率项目开采的石油产量在全部产量中所占的比例正在增加。他特别指出,因为需要消耗燃料,这些项目成本一般较高。

另一方面,中国石油似乎在油价高企时启动了一些难以开采的油田项目。一些新的油气发现也存在开发难度较大的问题。

以中国石油位于四川的大型气田为例,防止有毒气体扩散是其面临的艰巨挑战。还有一些石油和天然气分布零散,或开采难度很大。中国石油已开始与壳牌(Shell)等外国公司展开合作,开发一些高难度油气田。

中国石油表示,公司营运成本与其他石油公司相比是有竞争力的,但同时承认开发难度的加大已使营运成本有所上升。

中国石油董秘助理毛泽锋书面回答提问表示,尽管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中国石油仍在想方设法控制生产成本。

他同时表示,当油价处于高位时,为了从高油价中获益,公司动用了一些开发难度大的油田。

分析人士对中国石油失去热情的另一原因是沟通问题。分析师们表示,中国石油没有及早通知他们成本增幅会高于预期的消息。分析师因此认为随后还会有坏消息公布。

汇丰证券(HSBC Securities)在上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市场对中国石油未来几年的资本支出的估计可能并不充分。汇丰证券将中国石油评级从增持下调到了中性,并将12个月目标股价从12港元下调至10港元。

另一方面,公共关系历史问题重又浮出水面。中国石油母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在苏丹有大规模的石油生产活动。激进分子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正将石油收入用于支持达尔富尔地区的人权迫害,对此中国政府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均予以否认。虽然中国石油宣称自己并无苏丹业务,但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美国投资者已经卖出了中国石油的股票。

有分析师猜测,负面公众形像和成本问题可能会迫使中国石油至少在短期内重新考虑其海外投资政策。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分析师布拉德利•维伊(Bradley Way)质疑称,中国石油国内石油生产成本正在上升,在中国的天然气田发现也不少,干嘛要去风险更大的非洲开展业务呢?维伊1月份将中国石油评级从买进下调至持有。

毛泽锋表示,中国石油并未对战略进行调整;公司生产成本完全处于控制之下,国内外项目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很多分析人士预期,中国石油将要公布的2006年财报将录得创纪录的利润。还有分析师认为,成本担心有些多虑。

瑞银(UBS)中国油气研究负责人Thomas Wong表示,投资者预期的情况并没有这么糟糕,他们相信中国石油对成本的控制能力会强一些;纵观全球,中国的石油公司的生产成本仍然是最低的。

里昂证券亚太市场(CLSA Asia Pacific Markets)能源分析师关荣乐(Gordon Kwan)也持这种意见:“中国石油的股价相当诱人,而且,我不会跟欧佩克(OPEC)、巴菲特和便宜的股票估值对着干。”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