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国际能源要闻

美俄日三国竞相拉近与印度关系

日期:2007-02-04    来源:新京报  作者:储信艳

能源资讯中心

2007
02/04
02:20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美俄日 拉近 印度关系


1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印度第58个共和日(国庆节)庆典。


2005年9月28日,美国Higgins号军舰驶进印度果阿港。


2006年12月14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到访日本。

新京报2月4日报道 新德里最宽阔的拉杰巴特路已经好久没有如此热闹过了———过去的一年里,路边的海德拉巴宫(中央政府大厦)和路尽头的维多利亚宫(总统府),迎来送往了多位国家元首和外国高官,包括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日本外相麻生太郎。

2006年11月,继批准对印军售之后,美国国会又批准了美印民用核合作协议,美印能源及军事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一个月后,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应邀访问东京,受到了日本最高规格的国事访问礼仪接待,最后两国政府首脑签署共同声明,宣布共同致力构筑两国间“战略性全球合作关系”;又过了一个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率领300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抵达新德里,与印度签署了近10项合作协议,内容涉及核能、军售、能源等多个领域。

面海背山的南亚次大陆何以变得如此热闹?美、俄、日缘何对印度表现出如此的热情?印度意欲实现什么样的战略意图?考虑到印度的地缘特征,四国之间的纵横捭阖可能对亚太、中东乃至中亚产生怎样的影响?

俄罗斯的“圣诞礼物”

普京此次与印度签署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很大程度上预示了俄罗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印政策的方向,那就是以能源和军事合作为依托,开发印度市场和抗衡美国战略攻势。

俄罗斯对印战略

1、以能源和军售为工具,开发印度广阔的消费市场。

2、促进军事合作,激活俄印传统友好关系,抗衡美国的战略压缩。

2007年1月25日,印度人身穿传统的纱丽,开始庆祝他们的第58个共和日(国庆节)。当天,他们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宾———俄罗斯总统普京。作为荣誉嘉宾,普京出席了1月26日的共和日阅兵仪式。

与前三次印度之行相比,普京此次来访给印度带来了丰厚的礼品,一口气签署了8项合作协议,包括俄罗斯为印度新建4个核反应堆;印度从俄罗斯购进300辆T-90主战坦克———前一天,俄印两国军事技术委员会已签署一项价值2.5亿美元的协议,俄罗斯授权印度合作生产装备米格-29飞机的RD-33喷气发动机,而且讨论了进一步合作开发“布拉姆斯”巡航导弹、联合开发生产第五代战斗机及未来俄罗斯向印度出售米格-35喷气发动机等;俄罗斯同意印度在即将动工的“萨哈林-3”石油开采项目中持股。

普京的慷慨令久已不看俄罗斯波修瓦芭蕾舞团演出的印度人兴奋不已,印度媒体甚至视普京为“圣诞老人”,将印度想要的几乎都带来了。

当然,普京绝不是单纯送礼来了。苏联时代,俄罗斯人生产的军火、创作的艺术源源不断涌进印度,但是,苏联解体之后,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急转直下,截至目前,双边贸易额只有区区25亿美元左右。普京此次前来,就是要激发俄印之间的合作激情和唤起俄印之间的浪漫回忆。普京此次与印度签署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很大程度上预示了俄罗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印政策的方向,那就是以能源和军事合作为依托,开发印度市场和抗衡美国战略攻势。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对国家未来的定位直接影响着印度发展的总体战略。尼赫鲁曾经说过:“印度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我不相信中间地位。”为了实现“有声有色”大国的目标,印度对花钱购买武器一向大方。印度议会近日通过的2006-2007财政年度国家预算法案,国防预算就增加7.2%,达到8900亿卢比(约合200亿美元)。

另外,美国国会批准美印核合作协议后,只要核供应国集团(NSG)的45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开启印度购买民用核设备之门,印度估计可以提供1000亿美元的核市场。这对于正在发展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印度驻俄罗斯大使说:“到时候俄罗斯即使不是第一个进来的,也是第一批。”随着经济的增长,印度能源需求的“胃口”越来越大。

20年前,印度进口能源占国内消费的30%,现在已经占到了70%.2005财年,印度消费了1.2亿吨石油,其中8600万吨来自海外进口。美国著名的咨询顾问公司麦肯锡预测,到2012年,印度需要1.65亿吨石油,其中1.25亿吨需要进口,同时期的天然气需求将是现在的两倍。印度国内最大的能源公司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目前生产5300万吨石油,该公司计划投资136亿美元,到2012年将石油及石油等价产品产量提高到1.4亿吨。普京此次访印之时,印度总理辛格明确告诉普京:“能源安全是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最重要的尺度。”而俄罗斯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传统的军火出口大国地位及领先的核能技术,正好可以成为开发印度市场的武器。普京访印的时候,欢呼声最高的正是印度和俄罗斯的能源公司,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已经达成一致,承诺联合竞标世界和印度的一些能源项目。印度现在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通过投资海外油田,两国的能源合作数额无疑将大大增加。

美国的“长线理论”

从印度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独特的地缘特征中,美国看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价值。正如一位美国官员所言:“我们是天然的盟友。我们早就应该靠近对方。”

美国对印战略

1、开发印度的军火、核能及消费品市场。

2、稳定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对付从中东到亚洲的“不稳定弧”。

3、利用印度的发展来平衡中国和抑制俄罗斯的南下战略。

4、与印度建立“战略竞争优势”,弥补将来的“知识资本的短缺”。

对于普京访印,美国媒体关注最多的是俄罗斯要为印度新建4座核反应堆。去年12月18日布什刚刚签署了美国与印度民用核能合作法案,正式批准向印度出口民用核燃料和核技术。很多人批评布什政府犯了“历史性的错误”。

过去的几十年之中,美国在外交方面并不重视印度,借用印度前外交部长贾斯万特-辛格的说法就是,1947年之后,美印疏远的关系是“荒废了50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000年访问印度,是22年来第一次访问印度的美国总统。

布什上台之后,拖了很久才在去年3月份访问了印度。

但是,布什政府在拉拢印度方面却投下了很大的筹码。首先是2005年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问美国的时候,布什承诺与印度一起合作发展民用核能。按照美国的法律,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只能提供给放弃核武器和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的国家。但是印度从未加入该条约,而且在1998年试射了核武器。所以,布什是以修改法律为代价,给予了印度优惠的承诺。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布什政府排除万难,一心向印的呢?

首先,印度对军工武器和核能技术的迫切需要不仅给俄罗斯,也会为美国提供巨大的财富。美国前驻印大使罗伯特-威尔就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当然要将先进的武器装备卖给印度。印度数百万人的大军,并不像我们战后的欧洲同盟军队那样去战斗。”其次,从美国的亚洲战略考虑,美国与印度合作可以稳定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对付从中东到亚洲的“不稳定弧”。

控制中东和中亚的石油对于美国是至关重要的。南亚是中东的侧翼和中亚的重要门户,控制了南亚的印度就掐住了亚太各国石油进口的咽喉,控制了巴基斯坦就控制了中亚石油进入波斯湾的出口。

同时,布什一直对印度打击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作用很满意,用他的话说就是,印度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穆斯林人口,但是没有著名的基地人物藏匿在印度。

再次,就是利用印度的发展来平衡中国和抑制俄罗斯的南下战略。美国希望“阻止亚洲出现任何一个单独的、能够将其他国家排挤出去的力量”。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战略和南亚专家特利斯(AshleyTellis)认为,美国政府“没有决定将中国看作是战略竞争者,因为中国仍是美国在亚太地区解决诸多问题的伙伴”,但是华盛顿对北京的警惕在不断增长。美国传统基金会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研究报告甚至认为,俄罗斯和中国仍是潜在的强劲对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专家傅小强认为,印度的地位对美国很重要,是今后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可以和日本相提并论。

最后,经济因素也是美国寻求同印度合作很重要的一环。本周,拥有百年历史的印度塔塔钢铁成功收购欧洲第二大钢铁公司英荷科鲁斯集团(Corus),之前仍排名全球十大钢厂之外的塔塔钢铁的产能将一跃超过中国宝钢集团,跃居全球第五。不仅如此,一些历史不那么悠久的公司,比如Infosys和Wipro也呼啸着奔向全球市场,而全球的投资家也舍得将大笔的钱花在印度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身上。英国《经济学人》评论说,印度虎的经济咆哮正在亚洲回荡。过去的一年中,印度经济增长率达到9.2%.如果人们以购买力来衡量的话,印度不久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实体。主管政治事务的美国副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说:“印度是崛起中的全球大国,经济增长迅速。本世纪头25年,它很有可能进入全球5大经济体之列。它不久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结构带来大量熟练而年轻的劳动力。印度的军事力量将保持庞大规模和良好的战斗能力,而且会越来越先进。”美国印度企业委员会主席罗恩·萨莫斯说,随着印度进一步对海外投资开放,美国公司的机会大增。虽然2005年双边贸易额只有200亿美元,但是如果民用核能协议得到通过,那么,美国可以通过提供设备获得一座金矿。

另外,印度大型信息技术公司Wipro的总裁阿齐姆·普伦吉说,印度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都涌向了工组岗位,但是美国恰恰相反,培养出来的软件工程师数量达不到需要的水平。《福布斯》杂志大富豪排行榜2004年度排名世界第一的风险投资家普罗默-哈克认为,当美国婴儿潮的人大部分退休的时候,就出现了“知识资本的短缺”,最终将威胁到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与拥有知识资本的海外同盟建立“战略竞争优势”,那么印度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是天然的盟友。”一位美国官员如此说,“我们早就应该靠近对方。”

日本的“伙伴政策”

安倍参选时出版的一本名为《走向美丽国家》的书指出,下一个10年中,日本与印度的关系将变得比中日和美日关系更为重要。

日本对印战略

1、开发印度日益扩大的消费品市场。

2、保护从中东经印度洋到日本的能源进口通道。

3、寻找政治伙伴,提高国际影响力。

正当印度成为西方会议室里谈论的焦点之时,东方的日本也急于打破多年来与印外交的冷漠。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今年1月3日访问印度;日本海上自卫队参谋长斋藤隆去年2月10日访问新德里;日本陆上自卫队参谋长先崎一率领高级军事代表团去年3月6日访问印度;2006年12月印度总理辛格访问日本,最终实现了将双方关系从“全球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性全球伙伴关系”的愿望。有消息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准备今年访问新德里。

冷战时期,日本与美国持有同一观点,与印度关系不冷不热。随着冷战结束,美国和印度先行加强关系,日本也紧随其后。目前,印度已经成为了日本政府开发援助(ODA)最大的受援国。新任首相安倍晋三比前任小泉对印度关注得更多。安倍参选时出版的一本名为《走向美丽国家》的书指出,下一个10年中,日本与印度的关系将变得比中日和美日关系更为重要。这种过分热情的预言看起来不太现实,但是至少折射出安倍强烈信任印度的未来潜力,主张与印度发展关系。安倍说:“一个强大繁荣的印度符合印度的利益,对于亚洲有益。我们应该帮助印度的经济发展,这是最有潜力的双边关系之一。”面对庞大的印度市场,日本经济上的考虑不言而喻。日本现在位列印度境外投资国家的第四位,很多日本公司,比如日立公司和本田公司,都是印度家喻户晓的品牌。同时,印度公司也找寻机会去日本投资,大约有70家印度IT公司已经在日本开设了分公司。日印两国的双边贸易表现也相当积极。日本是印度前五名的经贸伙伴,两国2004-2005年度双边贸易额接近50亿美元。日本的贸易和海外石油进口大部分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但是这条重要的海上通道却海盗猖獗。因此,日本的能源通道安全也需要印度的帮助。

另外,虽然日本与东亚邻国的贸易并未因为历史问题受到影响,但是在政治层面和受欢迎程度上,日本在邻国都遇到了困难。另外,因为历史原因,日本对俄罗斯也存有戒心。因此,可以说日本在东亚鲜有朋友。此时拉拢与印度的关系,正好符合日本的利益。

日本的主要报纸《每日新闻》曾发表评论文章说:“日本在印度找到了一个伙伴,它在建立东亚地区秩序方面具有影响力,同时又与日本享有共同的价值观。”

印度的“左右逢源”

但是,印度没有表现出明显亲此疏彼的意向。它的目的是与世界各国发展一种平衡的、多样化的关系。

印度外交战略

1、多元化武器进口渠道,“联俄”、“携以”、“借欧”和“重美”。

2、扩大能源进口来源。

3、广结善缘,提高国际影响。

军工方面,印度的基本战略是“联俄”、“携以”、“借欧”和“重美”。印度曾经大约有70%的武器都来自俄罗斯,莫斯科也没有过多地染指巴基斯坦。这一点是令印度对俄罗斯比较放心的地方。虽然印度与以色列的军事合作关系有所增强,但是印度仍然是俄罗斯最大的军火市场之一。印度对太空探索的雄心,也要依靠俄罗斯的合作。印度一名退休将军阿肖克-梅塔说:“俄罗斯仍然像以前一样是印度的盟友,而且还会继续下去,但是这种关系的轮廓已经改变。”为了引进武器多样化,而且多吸收一些高精尖的武器,印度还是会和其他几国合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专家傅小强认为,今后一段时间,俄罗斯仍然是印度军购的主渠道,但是同时印度也希望武器来源多元化,利用美国来促使俄罗斯向其提供更为先进的武器。同时也利用巨大军火市场的诱惑力,让美国为其提供更多的高新技术和武器装备。

如果印度和美国事实上走得太近,而且选择错误的话,印度也会失去很多东西。比如,印度有意参加从伊朗经过巴基斯坦到印度的天然气管道建设,但由于美国和伊朗的紧张关系,美国一直设法阻止。虽然美国国会通过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法案”,但是印度国会却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很多人担忧协议中的条款显示,一切还要靠美国的决定而定,如此一来,印度就等于放弃了核独立。印度人民党指责协议中充斥着“让印度羞辱的限制性内容”。他们也不喜欢协议中提到的,在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计划中印度一定要助一臂之力的说法。因此,从印度总理辛格的角度说,完全依附美国的赌注也太大了。反之,对美国来说,套用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的一句话来说,印度之路并非畅通无阻。

不仅如此,布什政府意欲利用印度抑制中国也可能是会错了印度的意。当华盛顿讨论印美关系时,总要引用印度将来会成长为中国的“抗衡力量”。但实际上,印度并不会轻易地毁掉与中国的关系去迎合美国。傅小强就此分析认为:“美国有这个想法,但是印度是否照此办法是另外一回事。中国和印度要发展,都需要和谐的周边环境,这是两国共同的发展诉求。总体来说,中印关系缓和改善,在往好的方面发展。现在美国和日本投入这么多,究竟将来印度能否给予多少回报,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印度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单独的一极,而不是一个二流国家,因而不会轻易成为某个国家的跟班。这也决定了印度面对各国的关注,采取的基本策略是“左右逢源”。傅小强认为:“不管哪个大国,先承诺应承下来,得到现实的好处再说。

印度不会轻易地向某个大国靠拢,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这不符合印度的外交战略。

在各国都对印度有所求而对其一致看好的情况下,印度左右逢源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关于美、俄、日三国持续关注印度所造成的影响,傅小强认为,现在还处于调整过程中,对亚洲的地缘政治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比如,美国和日本希望印度崛起之后在中东、中亚等地为美国扮演帮手的角色。在不损害印度核心利益的情况下,印度可能会做出一些姿态,比如伊朗核问题或者中东问题等。但一旦涉及到核心问题,印度不会轻易答应。比如,伊朗通过巴基斯坦到印度的天然气管线,印度不会轻易向美国承诺放弃这条管线。

当被问道普京访印的重要性时,印度国务商务大臣杰伦-兰密施的回答也暗示了这种意味。他说,印度与莫斯科的传统同志关系不应该引起美国的警惕。“我们与俄罗斯的关系不是针对美国,同时我们也不能以损害与俄罗斯关系为代价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兰密施说。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