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国际能源要闻

美林德银:油价高升不会促成“退出”

日期:2010-04-08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徐 欢

能源资讯中心

2010
04/08
07:34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美林 德银 油价

    国际能源网讯:近期油价持续攀升到18个月以来的新高至87美元,引发了市场关于通胀预期或将加剧以及各国将加快各自“退出”步伐的担忧。美林亚太区经济学家陆挺以及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均认为,目前油价上涨的幅度不足以对各国构成通胀隐忧,也并不会促使各国加快出台货币紧缩政策。

    陆挺表示,近期油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受美国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向好支撑。马骏指出,对中国而言,油价10%的涨幅仅会对CPI构成0.4%的上行压力,而油价与农产品[14.23 -0.77%]的价格有较强的相关性,油价的上涨会通过农产品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CPI产生较大的上行压力。但是陆挺则认为,只有在油价急剧上升的情况下,才会最终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扬,比如油价达到100多美元/桶的价格水平。

    陆挺预计未来油价将继续维持上涨的趋势,但上涨的空间将十分有限。他引用美林的研究报告指出,油价将在今年底达到94美元/桶。

    马骏则认为油价长期将呈上扬趋势,而未来如果美元走强,或会使油价出现一定的回落。

    马骏和陆挺均认为,各国只有在面临足够大的通胀压力的情况下,才会加快出台货币紧缩政策,而目前并不存在这种紧迫性。

    马骏指出,油价的上涨无疑将使各国政府面临更大的通胀压力,但油价的上涨并不是导致中国政府加快出台货币紧缩政策的唯一因素,而是当各种导致通胀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比如高房价等,才会迫使政府加快回笼市场资金。

    此外,他还指出,在亚洲国家中,中国并不是受油价上涨影响最大的国家,影响最大的国家是韩国和菲律宾,这两个国家的石油进口比例均很高。

    陆挺则认为目前中国的通胀压力并不大,而欧美主要经济体也不存在明显的通胀压力。目前通胀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他表示,目前的油价水平与2008年的油价高点相比实际涨幅不大,因此对中国以及欧美主要经济体产生的通胀预期十分有限,也并不足以促使这些国家加快出台货币紧缩政策。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