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国际能源要闻

中东对华石油出口超日本 日忧中国将主导油价

日期:2010-01-20    来源:环球网  作者:环球网

能源资讯中心

2010
01/20
07:33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中东 石油出口 日本

    中东国家对华石油出口首超日本

    日媒担心油价主导权向中国转移

   《日本经济新闻》18日发表题为“中东产油国计划大幅扩大对中国原油出口”的报道称,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亚洲地区在中东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而油价形成机制的主动权也将因此向中国转移。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2009年1至11月,日本从沙特日均进口原油112.1万桶,中国为80.6万桶;日本从伊朗日均进口原油41.1万桶,中国为47.4万桶;日本从伊拉克日均进口原油5.7万桶,中国为14.4万桶;日本从科威特日均进口原油34万桶,中国为14.6万桶。总体来看,日本从中东地区日均进口石油361.3万桶,中国为398.9万桶。

  文章称,中东产油国正在把亚洲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由日本转向中国,而且这种动向越来越明显。今年,伊拉克计划把对华原油日出口量提高2.4倍,达到每天34.4万桶;沙特计划将对华原油出口增加3成,达到每天104万桶;科威特对中国的原油出口则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6成,达到每天24万桶。文章评论说,当西方发达国家对原油的需求量已经达到顶峰的时候,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对原油的需求量则在不断增加。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中国对原油的需求量将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到30年代,中国对原油的需求量将是现在的2倍,每天至少需要1590万桶原油。所以,中国一定会竭尽全力确保石油的来源。《日本经济新闻》担忧,如果中东产油国对中国的出口不断扩大,将有可能影响对日本原油的稳定供应。

    日本《选择》月刊1月号则刊发文章指出,中国不仅正在赶超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日本,并且开始主导中东油价走势,油价形成机制的主导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日本的地位则正在出现不可遏制的下降。文章称,中国在1993年重新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石油消耗量激增,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8年日均消耗石油约800万桶。在此背景下,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导致的油价下跌被中国视为绝佳时机,从而开始积极行动确保自身的石油权益。“中国资源外交开始对中东产油国发挥影响力。中国人不仅凭借手中雄厚资金在沙特和伊朗兴建炼油厂,而且还积极投资铁路、港口等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文章分析说,尽管沙特国有石油公司将在日本冲绳建石油贮备基地,并宣称是确保日本的稳定供应,但不难看出沙特是以石油需求激增的中国为重心兴建石油基地的,日本对沙特来说已经不再是优质客户。“为了与中国国内仅相当于石油价格1/5的煤炭进行竞争,沙特不得不以相对便宜的价格向中国出口石油。油价形成机制的主导权从而逐渐向中国转移。”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