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解密哥本哈根五大暗战

日期:2009-12-10    来源:腾讯  作者:腾讯

能源资讯中心

2009
12/10
15:32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解密哥本哈根五大暗战

    会场充满了急匆匆乱哄哄的人,底下是暗流涌动,最后变成浪花,拍打着所有人。

    就像自从国际社会形成后,任何一个国际顶尖议题被讨论和应对时一样,这次气候变化大会也是一场暗战。对阵双方大概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是各自内部也有分歧。抛开这些分歧不谈,暗战的意思是并非明刀明枪的对打,而是语意含糊的表态,或者说了不做或者做了不说的表现。我们没有办法了解关起门来,他们谈了什么,或者每一份文件、声明以及新闻发布会后面的真正含义。不过,透过这些表面的描述,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部分的战争图景的。总体来说,这次有了美国加入,战况更加激烈,手段更加肆无忌惮,他们太熟悉国际规则,太知道如何把议题转化和控制。我们无论要学习一力降十会,还是学习四两拨千斤,都需要继续向美国学习啊。

    暗战一:拖人下水

    美国代表说下周奥巴马会有新的宣言,以便促成一个最终协议,但前提是需要各主要经济体有相当的贡献。这个主要经济体,当然指向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集团。美国气候变化特别代表斯特恩反复强调说中国是最大排放国,如果中国不做,那么他们做什么也不行。他并不管什么历史责任,人均排放和发展权利,只是强调中国如果继续这样排放,那么大家没什么好处。大众传播学上有个议程设置的理论,美国是此中高手,它不断强调部分的事实,最后这个事实就成了主要事实了。中国等的应对手法是继续强调其历史责任,要求其履行照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的责任。但是,这样很容易被美国说成是时间变化了,要根据现在的情况来制定新的国际协议。

    暗战二:转移目标

    美国加入到谈判中,很早就说了可测量、可汇报,可核查这个“三可”。它要求所有减排的国家都要做到这几项。中国的回应是这是认为混淆概念,按照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减排的法律责任在发达国家身上,发展中国家的是根据本国情况自愿减排,还轮不到这个什么“三可”的讨论。解振华说,中国只有那些属于接受资金技术等范围的项目才接受“三可”,其他的自主项目不接受。一旦大家被这些东西吸引了,美国就可以顺势再谈建立新的监督和实行这“三可”的机制,从而衍生出无数可以操纵的办法。

    暗战三:控制主导

    关于资金和技术转让,到现在也是分歧巨大,后者根本就是没有具体方案。而在10月份曼谷的会议上,美国代表潘兴曾经说过,美国有意通过建立合作性质的技术发展中心来转让技术。他把这个机制叫做“车轴和辐条(hubs and spokes)”,就是说建立一些技术发展中心,然后再辐射出去。不过这个只是概念,也不清楚美国是否已经有了成熟方案。资金方面,美国摆出一副施舍的嘴脸,说中国不要想成为优先被考虑资金援助的对象,暗示说中国想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资金中分一杯羹。美国同时要进一步控制资金的使用,想利用资金来进一步主导今后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措施。

    暗战四:分化瓦解

    发展中国家为数众多,各有不同诉求。现在有个越来越明确的趋势,就是发达国家加大了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攻关力度,我能够感受到的只是已经露出台面的东西,实际上背地里不知道有多少小动作。现在主要是在资金这一块,发达国家一方面继续坚持非常少量的资金承诺,另外一方面强调说这些钱给那些最穷的和最脆弱的国家。实际上这些国家虽然有个大概的范围,还并没有最终确定。发达国家想用这一点,拉拢一些国家支持其提出的方案。另外一个分化发展中国家的策略,就是把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大国挑出来,说这些国家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实际上这个已经起到了效果,据说发展中国家中的小岛国国家(aosis)被忽悠得提出来要一个新的协议,中国没有同意。

    暗战五:另起炉灶

    这个是指单双轨制之争。发展中国家坚持双轨制,既保留京都议定书,并且发达国家进入第二阶段承诺期;同时就京都议定书没有很好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磋商,把美国纳入进来,形成全球的共识和机制。美国早已经明确表态,说京都议定书的讨论根本就不会在台面上(not on the table)。他们不会考虑成为京都议定书的一部分。他们想要主导进行一个新的全球协议的签订,而这个协定都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政治性的。欧盟早已经投奔了美国的怀抱,不断试探中国的态度,说来个新的也不错,起码美国可以进来,我们还可以同时保留京都议定书的精神嘛!中国坚持说,如果保留京都议定书好的地方,那么何必要另起炉灶,弄一个新的?只需要进行部分修订就可以了。

    基本上,这些暗战手段和应对都已经来往很多回了,各方对于对方的招式和反应也都一清二楚。问题在于,到该出结果分胜负的时候,才能看出来谁在暗战中占据了优势。有人欢笑就有人愁苦,这个世界说是共赢的实在有点勉强,看各自的手段和造化吧。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