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中石化系三公司股改被否 私有化引发博弈困境

日期:2006-11-11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闫立良

能源资讯中心

2006
11/11
07:31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中石化系 三公司 股改 私有化 博弈困境

“三家公司股改失利,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对私有化预期破灭造成的。”中国石化董事会秘书陈革对此并不讳言。日前,中石化旗下的S上石化、S仪化和S江钻股改方案全部被否,期间中小投资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给出的理由基本一致,就是对私有化预期落空的发泄。

    “祸兮福所倚,三家公司股改方案同时被否,并不见得是坏事。这或许意味着未来中石化系乃至央企上市公司将会更多的采取创新手段来解决股改和资源优化配置。”市场分析人士对三家公司股改方案同时被否持积极看法。

    私有化预期落空

    8月21日随着中石化宣布进入股改程序,市场对中石化“先整合、后股改”的预期落空。

    8月底上海石化公布上半年业绩公司亏损2756万元;仪征化纤实现净利4269万元,扭亏为盈。而9月初,中石化初步确定股改方案后进行网上路演时透露,不排除对上海石化、仪征化纤等子公司进行股改的可能。

    10月9日,上海石化、仪征化纤意外宣布公司进入第52批股改程序,投资者的私有化预期落空。

    S上石化、S仪化的股改对价均为10送3.2股,S江钻对价为10送3股。在宣布股改方案维持不变后,S上石化、S仪化、S江钻10月24日复牌时,就被业界人士评为“不能排除短期私有化预期落空,导致股价跌落的局面发生。同样不能排除由于市场对私有化预期的炒作而使股改方案未获通过。”

    对这三家公司的股改方案,私募基金人士明确表示:“我们将在表决时投反对票,目的是希望市场有更强烈的‘私有化’预期,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效率。这是投资者和大股东之间的博弈。”

    从投票结果看,这3家公司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基本都投下了赞成票,而中小股东则集体反对。

    这3家上市公司公布的表决结果显示,由于非流通股东的高票赞成,从而实现了参加投票的股份总计超过90%以上的赞成。但由于公司参与投票的流通股股东的大面积反对,导致了对股改方案投赞成票的流通股比例未能达到三分之二的通过线,这3家公司的股改方案也因此而被送上了断头台。就参与投票的流通股赞成率来看,S上石化为39.61%,S江钻为41.94%,S仪化则以56.27%的比率功亏一篑。

    三家公司股改失利,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对私有化预期破灭造成的。市场各方对此均表示赞同。以上海石化为例,整合预期使得股价出现脱离基本面支撑的上涨,而在第一次复牌后,其股价从6.2元大跌至4.92元,5天跌幅达20.6%,导致大部分流通股投资者出现亏损,也就引来了对股改方案的反对。

    今年上半年中石化利用股改契机,通过溢价收购流通股而将齐鲁石化、扬子石化等旗下四家公司“私有化”成功,持有这些公司股票的投资者获得了至少20%的无风险收益,从而引发了S上石化和S仪化两公司股价在一段时间里被大幅炒高。

    实际上,上海石化、仪征化纤、江钻股份的股改方案已充分考虑了国家、中国石化H股股东、中国石化A股股东和三家子公司流通股股东等各方的利益以及三家子公司的具体情况,所定的对价也是较高水平的,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因此,机构与中小投资者对三家公司股改截然不同的态度,值得反思。

    广发证券的分析师认为,此前受到私有化的预期大幅炒高股价的时候,不少投资者选择了在高位吃进。在S上石化股改复牌股价大幅下跌之后,这些投资者损失惨重。在私有化预期渺茫和牛市被套牢的不满之下,不平衡的心态开始显现,也会以投反对票来发泄。

    股改方案被否,这三家公司更多的是无奈。上海石化有关人士表示,后续股改要看大股东的具体安排。他强调,不能按时完成股改其实对谁都没有好处,拖的时间越长,被边缘化的可能越大,中小投资者的损失就越大。仪征化纤和江钻股份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借助创新实现共赢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股改不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国石化会启动整合,至于三家子公司是否会再次启动股改,目前尚没有计划。上海石化、仪征化纤、江钻股份的股改方案未获通过,不会对中国石化造成不利影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要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要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调整和重组,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金元证券的分析师指出,在这种大背景下,中石化系上市公司的股改和整合都将是可以期待的。从这个角度看,三家公司股改方案被否,未必是坏事。首先,中石化已启动了子公司的股改程序,并且对价也颇具诚意,但还是没有顺利通过,相关主管机构没有理由强求中石化一定要在短期内完成子公司的股改,没有管理层的压力,相关的股改决策将更加市场化;其次,相关公司迟迟无法完成股改,股价会进一步下挫,这对中石化来说,反而可以降低整合成本;最后,说到底,中石化对下属公司的整合如何进行、采取什么方式,是一种经济行为,中石化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二级市场情况、母公司现金流、整合效应等。而今,该三子公司股改被否,或许某种程度上对中石化而言是一种契机。

    既要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同时又不能损害投资者利益,这正是国企上市公司股改中的难点。

    在已经完成股改的此类上市公司中,出现了一些颇为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的精华之处就在于采取了市场创新手段。

    如上海机场在股改中派发了大比例认沽权证,行权价13.6元,这实际上是给了一个类似保底的承诺;再如上海医药,该股的股改承诺更直接,在股改完成10个月后流通股东有权利以5.1元的价格将流通股无条件出售给大股东上药集团。此外,在股改前后,整体上市等制度变革与创新也给投资者带来了类似的赢利机会,如上港集团借壳G上港整体上市。

    这些成功案例值得剩余的27家央企上市公司股改时加以借鉴。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