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国际能源要闻

世界性能源危机屡爆发 中国拓展战略求突破

日期:2009-06-03    来源:国际财经时报  作者:国际财经时报

能源资讯中心

2009
06/03
10:29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能源 危机

    日前,中国国务院批准了有关新能源振兴规划。除了显著提高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之外,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和新材料都成为该规划的重点项目。

    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产业调整愈来愈趋向于占据科学技术高端领域的方向。日前,中国国务院批准了有关新能源振兴规划。其实,中国在 2007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已明确到2020年对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而今次的振兴规划,具有更实际的针对性,主要为落实2009至2011年三年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目标,除了显著提高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之外,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和新材料都成为该规划的重点项目。

    毫无疑问,近些年来多次爆发的世界性能源危机,令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决心寻求新能源的科技突破。诚如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所说,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变革。综合考虑国内外情况,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一个重要的结合点,也是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一个现实的切入点。这方面发展的潜力很大,应当重点给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在新的形势下,要用世界眼光观察问题,从国情出发统筹谋划,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把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把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财税政策,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加快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扩大终端消费,培育新的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在该振兴规划中,各项能源的发展进度和目标都有“一个较大幅度的调整”,由于加快增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原有的规划预期。例如目前的风能规划是到2020年,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而按照目前的新能源规划来看,到2020年,风电规模有望达到一亿千瓦以上。关键在于,既须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更强调注意全面推广节能减排的环保产品,还必须努力研究攻克尖端的高技术。

    据了解,水电的发展重点为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同时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预计到2010年,水电规模将达到1.9 亿千瓦;到2020年,水电规模将达到3亿千瓦。而风电的发展则将通过大规模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实现设备制造国产化,尽快使风电布局具有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风电规模将达到2000万千瓦,在江苏、河北、内蒙古、甘肃和吉林建立百万千万风电基地;到2020年,力争在甘肃、内蒙古、河北、东北,以及江苏沿海等地建立若干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风电规模将达到一亿千瓦以上。在太阳能方面,主要在偏远地区建设独立太阳能电站和户用光伏电源。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发展幷网光伏电源,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中国发展核电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的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4%,而现在的比例仅为1.6%。今后10年间,须新建设 30台左右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即年开工建设3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教授顾忠茂认为,虽然核电的国产化率有所提高,但核岛是核电设备的关键部分,而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等又是核岛的关键部分,中国很多企业不能自己设计制造这些关键部分,大多是通过其他一些边缘技术的自主化带动整体国产化率的提高。以至“核电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瓶颈在于,核心部件主要还是依靠进口。”“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通过国外技术转让和自主研发,掌握第三代核电建造的关键技术,实现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自主化建造。在2015年左右具备批量建设符合国际上“第三代”技术要求的核电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王金照认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成本优势,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技术优势。新能源振兴规划的出台,除了解决能源以及气候变化的问题,有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重要的是新能源产业内涵颇为广泛,牵扯面十分复杂。

    今年一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仅5天,即发布《经济复兴计划进度报告》,除了采取一系列措施拯救金融危机外,着重推出进军高科技产业制高点的“ 能源新政”,在无形中带动了全球发展新能源的迅猛势头。美国政府还宣布未来3年内,将为美国家庭安装4000万个智能电表,同时投资40多亿美元推动电网现代化。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专门谈到,奥巴马总统已宣布向美国企业提供24亿美元,用于制造插座式混合动力车和车用电池,与此同时,美国能源部也在加强车用电池的研究。中科院专家武建东认为,“这表明美国已经强行启动了制度性的智能电网改造计划,幷力争占领该领域的制高点。”最近他刚刚完成了一份名为《中国智能互动电网发展战略报告》。据估算,为实现电网数字化,从今年起全国需更新百万个以上变电站,将3000万至5000万块电表更改为智能电表。

    据了解,2008年中国大陆的社会用电总量近35000亿千瓦时,若实现电网信息化,将可直接减少配电输电用电等环节的能源损耗,每年可节省 5%至10%左右的电力资源,接近2000亿元人民币。目前政府已经确定的电网发展战略是“一特四大”,即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在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电网基础上,目标才是进一步追求电网的智能化。武建东认为,在体制上,依托现有电网,中国电网变革比美国的大规模变革更有优势;在基础上,中国电子行业的基础建设和装备制造能力要比美国先进得多或实力相当,具备实现智能电网的物质基础。

    国家电监会政策研究室主任俞燕山指出,从国外的先例看,智能电网技术上的可能性没有问题,需要统筹考虑的主要是经济合理性、政策管理协调性等等。据介绍,换智能电表数,美国的判断是需要装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而换一块智能电表,单成本就要143美元,中国也按一半人口就算6亿块智能电表,就要 5000多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其他基础设施投资。此外,最须要关心的是:这张电网是否安全可靠,是加强还是削弱;其建设成本及最终输电效率如何,需要慎重。比较而言,美国有200多个小电网,电网容量比较小,如加州才4000多万千瓦容量。因此对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吸纳能力强,电网的抗冲击性也比较好。而中国只有南北两大电网,单国家电网就达几个亿的容量。如此大的容量,吸纳可再生能源,幷非一定要靠智能电网。在十年前,曾有中国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三网合一的失败,是以真要推行智能电网,难度非常大。而南方电网公司通信中心副总工程师赵曼勇称,该电网由于较早进行局部智能化改造,在去年初那次冰雪灾中,电网系统及时查出贵州某化工厂的供电线路受灾,马上组织人员24小时抢修,避免了重大化工气体的泄露危险。如果没有智能化帮忙,一天内靠人工完成不可想象。而且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具有更为强大的兼容性,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可能。一旦智能电网建成,国家通过政策鼓励家庭和企业安装小型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幷支持消费者购买或出售“绿色电力”,将大大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总之,智能电网优点很多,但如何切合实际、掌握时机实施,官方的信息似乎尚需进一步论证判断。

    应当看到的是,中国已跻身能源消耗大国,节能减排的形势非常严峻。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很多项目都在建设,如何真正做好节能减排,是能源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可以说,新能源革命将是继信息革命之后又一次科技革命。为此,政府应该进一步通过政策导向,加大对新能源、环保等这些清洁领域的投资。除了政府投入,民间投资也应该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结合国内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必将大大加快中国新能源的发展进度。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