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石化振兴规划细则近期或择机推出 发展石油储备正当时

日期:2009-03-16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傅光云

能源资讯中心

2009
03/16
07: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石化 振兴规划 石油储备

    最新消息显示,自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石化产业振兴调整规划》后,具体细则和配套措施仍在紧锣密鼓地修定中,将择机推出。

    规划承受多少期待

    “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之时出台了石化等十大行业的振兴规划,十分及时,对石化企业度过困难有极大帮助。”日前,特殊化工产品的制造商富乐公司总裁暨首席执行官Michele Volpi表示,目前来看,虽然金融危机对石化行业造成的影响尚难以作出具体评估,但中国政府的石化产业振兴规划仍让业内看到了希望。Michele Volpi告诉记者:“我们绝不会在此时裁员,相反,富乐公司要承担起责任,增加在中国的投资。”据了解,富乐公司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全新亚太区域技术中心已正式启动,并将在今年建设新化工厂。

    “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或者直接投资这些行业的合资企业或者外商独资企业来参与这一计划。”雷曼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李剑刚表示,随着中国针对10个主要行业采取的调整与振兴规划,以及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在这些政府鼓励扶持的行业中将会有许多新型企业产生。

    “石化细则将更多地细化此前的六大原则,应该不会有太多的突破,它主要是为‘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在做准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石化规划细则出台,并不能立即对企业应对时下的金融危机产生效果,但它规划着石化产业的远景。

    储备是重点

    “石油储备政策将会出台。”林伯强认为。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建成一期4个原油战略储备基地,并开始储油,二期8个储备基地也在启动之中。在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在40美元/桶的大好形势之下,只要石化细则关于石油储备的优惠配套政策一出台,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石油储备发展。

    “现在确实是石油储备的大好时机。”林伯强表示,“现在一桶40美元,以后将会翻不止一倍。”他认为,由于中石油和中石化有着最大的储备资源,因此这两大石化巨头将是石油储备细则出台后的最大受益者。

    除了两巨头,民营油企也看到了希望。日前,中国工商联合会石油流通专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表示,在向国家发改委建议将民营油企闲置油库纳入成品油储备时,已有6家储备能力在20万吨以上的地方炼油企业成为第一批获得推荐的企业,总储量大约230万吨。“储油于民”正在变为现实。

    炼油整合在所难免

    随着石化产业规划的出台,一场由两大巨头主演的并购大戏势必上演,许多地方炼油企业将面临一场生死大战。今年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在小型炼厂被淘汰或被大炼油企业兼并下,中国的炼油产业将进行新一轮的整合。

    在石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石化产业整合,势必引起一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与我国众多地方炼油企业之间的“收购与反收购战”。

    据了解,在山东,目前中海油已在整合旗下在东营、潍坊等城市的小型炼厂;中化集团收购了济南的部分小型炼厂,中石油正与山东滨州的炼厂展开洽谈。不可否认,有许多地方炼油企业,由于在近年深受原油资源的限制,特别是在高油价的情况下,其油源几乎完全看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脸色,处境艰难。现在石油巨头欲拉其入伙,对这些小型地方炼油企业来说,未必不是一种解脱的办法。

    不过,也有一些地方炼油企业表示,不愿意将“辛辛苦苦”建立的企业拱手予人,更不愿意就此失去中国这个最大能源消费市场。

    “做强做大是国家的既定战略,未来中国炼油产业的规模化势在必行。”一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新政策的出台,实力偏弱的小炼厂必将被新的市场环境所淘汰。而此前曾经一哄而上的煤化工项目,也注定没有未来。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