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安徽节约工程推动节约型社会 资源大省"精打细算"

日期:2006-08-0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能源资讯中心

2006
08/01
08:11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安徽 节约 工程 推动 节约型 社会 资源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节约社会

    7月1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33家企业签订了“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33家企业承诺“十一五”期间节能372万吨标准煤。

    “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他们节能降耗,是节能成功的关键,更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关键一环。”安徽省经济委员会主任杨振超说,安徽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农业节水、污水治理和再生利用、绿色照明、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9项工程,强力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石油要“省”

    在合肥市双岗的一个汽车改装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将一辆富康车改装成天然气汽车。在车间外的院子里,等待改装的出租车排起了长队,这里是合肥市实施汽车“油改气”改装的4个定点企业之一。

    油价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城市营运车辆告别汽油,改烧天然气。随着加气站的不断建设,近期合肥的天然气汽车数量猛增。目前合肥已有天然气出租车500多辆,天然气公交车200多辆。

    安徽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节约石油和寻找替代燃料。安徽实施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中推广燃气汽车,加快醇类燃料推广和煤炭液化工程实施进度,发展替代燃料。安徽从2005年4月1日起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目前正在研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加工转化为燃料乙醇,并在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

    总投资13亿元的安庆石化大化肥“油改煤”工程,目前正进入最后调试检查阶段,工程投产后,用煤替代石油,不仅可节约石油,企业还将实现扭亏转盈。

    对电力、石油石化、冶金、建材、化工和交通运输行业,安徽实施了以洁净煤、石油焦、天然气替代燃料油(轻油)、燃油小机组等措施。

    能耗要“降”

    经过几个月紧张建设,黄山市中心城区公共照明节能控制及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5月顺利通过调试运行。黄山市政处负责人介绍,从一个月的调试数据看,每月可节能20%,节约10万余元。

    “十一五”期间,安徽重点在公用设施、公共场所、居民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建设30万千瓦等级高效环保热电联产机组,推进热电联产,计划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由2002年的27%提高到40%;推进节能建筑建设,要求所有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目前,合肥市已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0万多台。

    2005年,安徽省33家大企业消费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35.7%。“钢铁、有色、煤炭等重点耗能行业的用能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月1日起实施的《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向耗能大户提出了“降”的硬指标。

    每年用电量在1亿千瓦时以上的淮北矿业集团水泥公司,正在建设一座装机总量为4.5兆瓦的低温余热发电站,利用水泥生产线排放的废热资源,每年发的2500多万千瓦时电直接供给水泥生产,可节约生产成本600多万元。

    “十一五”期间,安徽每年在日产2000吨以上水泥生产线建设中安装低温余热发电装置30套,同时在钢铁联合企业实施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全高炉煤气发电改造以及转炉煤气回收利用,将“能量”充分利用。

    资源利用要“精”

    “现在用瓦斯,我们一家三口一个月也就花10来元钱,原先用液化气,省着用一个月也要60元。”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职工李梅说。目前淮南各个矿区都已建起了瓦斯发电站,2万多户用上了瓦斯燃气灶。每年淮南矿区用于民用、发电和锅炉燃烧等方面的瓦斯替代了5万多吨煤炭,价值2000多万元。

    尽管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开采和利用中,安徽仍强调“精打细算”。通过提高资源回采率,仅淮南年均多回收煤炭280万吨,增加经济效益7亿元。

    安徽特别注重发展精深加工,倡导“吃干榨净”。拥有大量石灰石和岩盐资源的淮北,积极探索煤化—盐化一体化之路,总投资300亿元的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不光将煤变成电,而且将煤变成电石、甲醇、烧碱、氯碱、聚氯乙烯、PVC等化工产品,让1吨煤“变成”了3吨煤!如今,安徽有48户企业、98个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通过了认定。这批综合利用产品可回收利用气体废弃物61.8万立方米、中水11.46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413万吨。

    记者感言

    安徽虽是资源大省,但资源“贫富不均”,有一些矿种的缺口还比较大。在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为实现现有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安徽正在积极推进的节约和替代石油等九大节约工程,既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之举,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造福子孙的务实之举。(记者 刘 杰 何 聪)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