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高房价下的无奈选择:八万北京人客居三河

日期:2006-07-3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郑立捷

能源资讯中心

2006
07/31
07:01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高房价 无奈 选择 北京人 客居 三河

  930路公交车是“北京移民”往来北京与燕郊间主要的公交线路。每天上下班高峰期,930路公交车都会挤满乘客。

  漫步北京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售楼广告。然而市区每平方米七八千乃至过万元的房价令多数工薪阶层“望房兴叹”。在买不到经济适用房、享受不了廉租房、又急需解决住房的情况下,一些北京市民选择了向外扩散的方式。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开发区等地因为邻近北京,房价低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北京人。据当地房管局粗略统计,仅在三河买房的北京人就至少有8万。

  在从北京到三河的一辆公共汽车上,笔者遇到这样一对年轻夫妇。张文华与妻子李燕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尽管两人的工资加起来每个月有7000多元,但面对北京市区高涨的房价,仍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先在廊坊买了房。“每天往返两地非常辛苦,早上6点多就得起床乘车来北京,下班又得在人潮高峰时去挤返回燕郊的车,遇上堵车,有时候一等就是20分钟,碰上人多时,车来了也挤不上去。”距离远和交通拥挤,最让他们感到不便。“我们原本想先在河北住着,等攒够了钱再搬回北京。但看着房价这么涨,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攒够钱。”李燕轻声说道。

  据了解,在这里居住的北京市民除了积累较少的年轻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北京的拆迁户。“北京的老房子去年被拆迁了,攥着拆迁费又不够在市区买房子。快50岁了,老租房也不是办法,只好在这里买个房子。”在从三河至北京的公共汽车站,一位中年妇女牢骚满腹。“我们也不想大老远地跑到河北住啊,可房价只见涨不见降,每月的工资也就够买几块砖头大小的地方,只好每天跨省折腾了。”

  除了交通问题,生活保障设施不足也让这些住到廊坊的北京市民感到不便。在燕郊银燕小区内,王慧英老人正在和邻居们聊天。她两年前搬到这里,在满意房价的同时,也有颇多担心。“在这儿生活有许多不方便,比如平时买点生活用品能选择的范围很小。晚上一过8点,路上就没什么车了,打个车都难。最麻烦的一点是,我们的医保都属于北京的医院,每次看病都得来回跑。”旁边几位居民也纷纷表示,在廊坊居住完全享受不到北京那种大都市的便利与繁华,尤其是看病难题,很难克服——据了解,这里的医院和北京的医疗保障体系没挂钩,在此居住的北京人就医要想享受公费医疗和大病统筹,必须一趟趟跑回北京。

  虽然一些专家认为北京市民迁往三河等相邻地域,会缓解北京住房紧张的问题,有其积极意义。但很多市民不认同这一看法,表示这纯粹是出于无奈。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认为:“北京市民移居京外的现象实属不正常,既不是市民所希望的,也不能解决北京住房紧张的问题。还会带来诸如交通不便、‘人户分离’、医保等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对接等问题。政府应该重视这一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普通市民住房方面出台更合理的政策,如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步伐、开发限价房等。”

  不过,即使是三河燕郊的“廉价房”,也在慢慢消失。据燕郊部分售楼中心提供的信息,2003年这里商品房价格为每平方米1500到2000元左右,随后以每年500元的幅度增长,今年大部分楼盘售价估计在3500元左右,估计到年底要涨到4000元。一位来这里看房的北京市民说:“房价涨得这么快,燕郊的房也快住不起了。”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