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聚焦

达沃斯论坛开幕 鼓励参会者购买“碳排放”

日期:2008-09-27    来源:新华网  作者:邹兰

能源资讯中心

2008
09/27
09:28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达沃斯 碳排放

 

傅成玉,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中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总公司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

苏黎士金融服务董事会成员兼CEO Geoff Ri

花旗集团高级副董事长William R. Rhod

主持人:印度新德里电视台董事长Prannoy Ro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今天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开幕,上午9:00-10:00,举行第一场公开会议,大会讨论的主题是“全球成长的风险”。在全球力量格局向快速增长的国家和经济体转移的情况下,公司必须理解全球风险如何影响业务发展。哪些风险最有可能影响到全球成长型公司的发展轨迹等话题将会充分讨论。
 

9月26日“夏季达沃斯论坛”举行新闻发布会 施瓦布教授演讲

    此间媒体报道称,论坛在26日举办了不同主题的辩论会、介绍会等。新领军者年会导师工作组、亚洲性别平等工作组、企业全球公民计划、全球议程委员会、全球成长型公司和顾问委员会、市长代表团等也在26日开展活动。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下一轮增长的浪潮”,共设“走向全球”、“驾驭风险”、“未来成长的动力”、“科技与创新:下一轮浪潮”和“中国: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五个议题80余场活动。   

    2008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碳排放宣传展台”引人注目。为了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鼓励参会者自己出资,购买来天津参会途中所造成的碳排放。年会结束后,论坛将把这笔收入用于植树造林或其他减少碳排放的项目,例如向陕西榆林地区赠送太阳灶等。

    2008夏季达沃斯论坛共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名嘉宾参加,其中海外代表超过80%。全球精英从世界各地汇聚天津,密集的交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鼓励参会者购买其来津参会路途中所造成的碳排放,成为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消除会议“碳足迹”的办法之一。据统计,本届论坛,由于代表参会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估计约有9000吨,世界经济论坛将补偿其中的50%。

    不仅身体力行推广降低碳排放,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还设置了相应的议题。据介绍,在“气候变化与您的企业”分议题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高管、政府官员等,将就气候变化与企业的战略关系、对监管框架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层讨论。据了解,今年1月份,在瑞士举行的冬季达沃斯论坛年会期间,论坛主办方开始采取向与会代表提供免费的低排放车辆、呼吁代表自愿交纳排放费等办法,抵消因会议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负面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与达沃斯年会 介绍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机构,是非盈利的中立组织。由瑞士大学施瓦布教授于1971年创建,原名为欧洲经济论坛,1986年改为现名,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由于论坛年会每年1月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办,因而也被称为“达沃斯论坛”。

    世界经济论坛致力于召集各界领袖开展合作,以研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达到确定全球、地区和行业议程,进而影响世界的目的。论坛成员由全球有影响的企业领袖、国家政要和知名专家组成,均是各自行业和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经济联合国”,成为各国政要、企业领导人、国际组织官员、专家学者就世界重大问题交换意见的平台。 

    每年在达沃斯召开的论坛年会,一般是在一月下旬,会议持续约一周时间,每年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在此基础上安排200多场分论坛讨论。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和论坛影响的日益扩大,论坛的议题也不断深入扩展,不仅包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和企业发展的潮流趋势,还包括更广泛领域内的政治、军事、安全、社会发展等全球性重要问题。

   在中国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是由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和中国总理温家宝共同提议设立的,目的是为“全球成长型公司”创造一个与成熟企业共同讨论、分享经验的平台。由于夏季达沃斯论坛参会者以全球成长型公司为主,所以被命名为“新领军者年会”,与“冬季达沃斯年会”并为世界经济论坛两大支柱。2007年9月6日至8日,论坛首次走出瑞士,在中国大连举行了首届“新领军者年会”。

    在天津举办的2008夏季达沃斯论坛主题为“下一轮增长的浪潮”,下设“走向全球”,“驾驭风险”,“未来成长的动力”,“科技与创新:下一轮浪潮”和“中国: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五个议题。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