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中国能源转型如何做到“先立后破”?

日期:2021-1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文文

能源资讯中心

2021
11/22
11:31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转型 煤炭消费

11月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日前闭幕,但各界对于气候话题的关注仍然热切。近年来,气候变化给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推进能源革命和消费革命已成为一场不可阻挡的大势。对中国来说,能源转型之路该怎么走?

资料图:风力发电。 泱波 摄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共同主办的“2021绿色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近日举行,30多位中外专家共同探讨能源转型的新思路。

近年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碳强度持续大幅度下降,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超额完成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的目标,非化石能源占比达15.9%,煤炭占比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8%,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持续下降。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因为煤炭消费总量下降,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城市PM2.5的浓度下降50%左右,二氧化硫浓度下降更为明显,重污染天数显著下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此外,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大幅下降,中国超额完成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的目标。

当前,应如何把握控煤减污降碳的方式和节奏?

“尽管退煤有共识,但不能一刀切,需考虑具体情况。”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毅称。

王金南也强调,要通过空间统筹的方式来控煤减污降碳,重点关注排放“双高”(高污染、高耗能)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与二氧化碳排放在空间上均表现出集聚效应,主要分布在省会等大中城市以及重点城市群。此外,当务之急是研究制定二氧化碳乃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并在重点地区和行业做研究试点。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认为,减污降碳的根本之道在于源头治理,必须节能提效。节能最大的潜力在于产业结构调整,要遏制“双高”项目,改变产业偏重,可显著减少工业用煤;同时技术进步也会带来显著的节能效果。

能源转型是一项长期工程,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过渡和更替需要漫长时间。在此期间,中国应如何保障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顺利完成转型?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要坚持系统观念,先立后破、立稳脚跟、破其糟粕。”中国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说。

何谓“先立后破”?吴吟表示,能否减煤,取决于非化石能源能否替代煤、能替代多少煤、能有多快速度替代煤。当前,中国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得还不够快、不够充分,还不能满足能源消费增量的需求。因此,在能源转型初期,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一方面要研发煤炭减碳利用,另一方面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源。

在杜祥琬看来,要大力推进能源的清洁化、低碳化,优化能源结构。具体来说,在终端能源中,提高电力消费的比例;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同时发展储能技术和灵活性资源,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清洁电力为主的能源互联网。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