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警惕!30多家产业园已建!氢能产业有过剩风险!

日期:2021-08-13    来源:国际能源网/氢能汇

能源资讯中心

2021
08/13
09:01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 氢能产业

新兴产业因政策支持而产生的重复建设和雷同建设应引起重视。政策支持导致各地发展氢能的热情高涨,“目前有20多个省级市、40多个地级市推出了60多个氢能产业规划。规划中的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堆数量等规模庞大。而目前的市场需求、产能利用率仍较低,因此可能大大超出市场承载能力。从各地方政府布局产业的情况看,显然是过热了,应该对产业可能存在的过剩风险给予足够的关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研究员景春梅表示。

从氢能产业发展现状观察,规划的燃料电池、车、站的数量已经远超市场容量,产业发展趋于同类竞争的压力增加、产能过剩的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大。

氢能如此火爆的背后是气候变化的硬核要求下,能源结构调整的必然。这在给能源行业带来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我国,氢能也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探索方向。

值得警惕的是,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容量及需求有限,关键技术及基础设施等均存在瓶颈。在此背景下,社会资本和热钱加快流入燃料电池产业,加之各地政策规划及项目一哄而上,氢能产能过剩风险初步显现。应防止各地氢能项目一拥而上仓促上马,遇到困难又一哄而散的局面。

为此,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氢能的发展。未来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将是多元的,氢能有望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氢能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似乎就在走风电、光伏发展的老路。有经济学家将一窝蜂投入一个产业的现象之称为“潮涌”现象,这是指因看好产业前景,有些地方或企业几乎同一时间选择相同产业,于是很快导致这一行业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情况。尤其是在未来发展方向明朗、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地方保护、部门之间存在割裂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会加速发展,并由此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此次氢能在全球范围受热捧顺应了能源变革的大趋势,未来可期。但是,仍应看到能源更替是需要时间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塞萨雷·马切蒂研究世界主要能源历史演变后得出结论,一种新能源需要40年至50年才能从1%的市场份额增至10%,其原因在于社会是一个学习系统,社会需要时间才能接受和适应改变。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皆是如此。

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在日前举办的“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论坛上也表示:“氢能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吸取我国风电、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要警惕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分割、低端重复开发,资源和资金的浪费等。主管部门首先要着力解决开发分散的问题,防止一哄而上、一松而散。我们现在技术还不完善,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难题,这都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不能因为政策扶持就仓促上马,更不能因为遇到技术和产业难题就望而却步、停滞不前、偃旗息鼓。”

当前全球氢能产业仍处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示范阶段,在氢能低碳制取、储存运输等方面仍存在重大瓶颈。我们应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争取重大突破,全面提升我们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水平。同时,在产业发展初期,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体制机制。既不因政策扶持仓促上马,也不因遇到技术和产业难题停滞不前,才是我们面对新产业、新技术应有的态度。

素材来源:经济日报、中投网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