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人物 » 国内能源人物

全国政协委员陈修言:​推进电气化 提高终端用能效率

日期:2021-03-09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王怡 莫非

能源资讯中心

2021
03/09
15:14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2021两会 国家电网 碳排放 清洁能源消纳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重要阶段,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深入挖掘节能潜力,提升能效水平,促进能源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济师兼华中分部主任陈修言接受采访时表示,推进电气化有助于提高终端用能效率,“在目前技术水平下,预计到2030年电气化水平每上升1个百分点,能源强度可下降3.2%。”

记者:在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您认为电网企业的角色定位是怎样的?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哪些方面?

陈修言: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是控制碳排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电网企业既是重要的技术性支撑,也是重要的减碳平台,必须作出更大的贡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当好“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体现了央企“为国担当”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装机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电力系统“双高”(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双峰”(即用电需求夏高峰、冬高峰)特征进一步凸显,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基于此,建议由政府主导制定能源行业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图,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出台国家行动方案,明确碳达峰峰值、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将电能价格与碳排放成本有机结合,积极支持低碳技术创新,鼓励各类资本进入低碳技术研发领域。

记者:“十四五”时期,清洁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国网华中分部做出了哪些探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如何优化完善电网建设?

陈修言: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一代电力系统,是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之路。

华中电网在全国处于中心位置,是“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枢纽。目前已经成为“送受并重、以受为主”的大区电网,通过“十一直一交”跨区通道与周边区域电网互联,跨区最大送受电能力超过2000万千瓦。同时,华中电网新能源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华中区域清洁能源发电装机1.26亿千瓦、占比46%,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6244万千瓦、占比22%。为充分消纳清洁能源,国网华中分部近年来在深化调峰辅助市场建设、提高系统调节能力、优化电网调度方式、创新市场交易机制、拓展电能替代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做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十三五”末较“十二五”末,区内新能源消纳电量提高8倍,清洁能源利用率超过99%。

但由于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叠加本来就较为丰富的水电装机,华中电网全网性的清洁能源消纳困难逐步显现。加上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制约了电网负荷高峰时段供电能力。建议“十四五”期间,结合直流通道建设,加强和优化电网结构,提升华中电网跨区受电以及省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记者:如何进一步提升能效水平,在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陈修言:扩大清洁能源消纳的市场空间,是减少碳排放、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2020年我国发电量7.6万亿千瓦时,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31.7%。预计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达44%、实现碳减排1.4亿吨,需要同步实施能源消费侧电气化。

推进电气化有助于提高终端用能效率。电能的终端利用效率通常在90%以上,而燃煤的终端利用效率一般不高于40%,散烧煤效率普遍低于20%;燃油终端利用效率在30%~40%左右。因此,电能利用效率明显高于煤、油等化石能源。在目前技术水平下,预计到2030年电气化水平每上升1个百分点,能源强度可下降3.2%。

建议国家以推动终端用能电气化为抓手,构建电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格局,在支持政策、技术创新、市场机制等方面系统布局,全面促进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碳减排。一是在政策体系设计中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同,确保财政补贴、价格等政策有效落地。二是大力推进电气化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提高社会电气化水平。三是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降低用电成本。四是完善能源价格体系,使能源价格充分反映生态环保成本。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