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聚焦

华锐风电,路在何方?

日期:2019-11-27    来源:风电头条

能源资讯中心

2019
11/27
18:40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华锐风电 风电行业 风力发电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2019年11月,股价长期低迷的华锐风电连续多日跌破1元退市线,濒临退市。回想上市之初90元的开盘价和现在不足1元上下的股价,华锐风电像极了从天而坠的一块巨石,在中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占尽风头
  华锐风电乃至整个风电行业的起步建立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上,凭借技术领先和财务弹性两大优势,华锐风电在入局风电行业之初就占尽了风头。
  2005年,国家出台《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6年开始,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未满足国产化要求的风电场不许建设,进口设备要按章纳税。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实施,要求电网公司全额收购新能源发电量,将风电特许权项目中的特殊之处作为通用规定,将风电的发展纳入法制框架。《调整大功率风力达电机组等进口税收政策》和《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的增值税、所得税实行减免优惠制度等法律法规,中国风电企业从中嗅出了发展良机。
  在政策的利好影响之下,风电行业供需两头热度暴涨,众多中国风电设备厂商,开始崭露头角,准备一展宏图。时任大连重工总经理的韩俊良也不例外。
  2006年,大连重工牵头,和新能花旗、方海生惠、东方现代、西藏新盟共同成立了华锐风电,大连重工占股30%,成为了大股东。华锐风电从此走上历史舞台。
  顺应政策导向,风电企业纷纷着力研发大功率风电机组,1.2MW和1.5MW成为了市场热议的焦点。曾任职于国家能源局、科技部的韩俊良,依靠他敏锐的政策嗅觉,在风机规模的选择上带领华锐风电抢先一步。
  早在2004年,韩俊良就和德国富兰德公司达成合作,购买FL1500系列风机的生产许可证,在当时这是我国第一家引进国际先进兆瓦级风电机组技术的企业。经过一年的消化和理解后,2005年,大连重工就已经具有1.5MW风电机组配套产业链,成为我国第一家拥有兆瓦级风电机组配套产业链的风电企业。
  很快1.5MW的风机对当时国内市场主流的750KW风机就形成了技术碾压,当时的华锐风电,在风电机组的技术上已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厂商。
  同时,华锐风电利用“账期优势”策略,采取赊销赊购的方式进一步抢占市场。对于合作企业来说,华锐风电不但技术上领先,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利润;而且放宽账款回收周期,在财务上更灵活性,这些都使得他们愿意和华锐风电达成合作。
  不论是在技术研发还是市场开拓能力上,华锐风电在当时都风光无两。
  各种因素的推波助澜使华锐风电一路高歌猛进,一度成为中国风电企业实打实的中流砥柱。2008年,华锐风电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403MW,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七;到2009年,华锐风电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510MW,已经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到2010年,更是冲击到全球第二。
  财务数据上,2007年至2010年,华锐风电营收分别为24.99亿元、51.46亿元、137.3亿元、203.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6.31亿元、18.93亿元、28.5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41亿元、20.23亿元、13.81亿元、-10.1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2.53%、16.86%、20.75%、20.63%。整体上,这几年华锐风电的业绩保持了大幅增长。
  但不得不说的是,华锐风电的“账期优势”策略,也使其渐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应收账款不断放大,在上市的前一年,华锐风电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16亿元。这为其日后”财务造假”事件的暴露埋下了伏笔。
  “楼塌了”
  在公司成立的第五个年头,华锐风电决定上市。
  2011年1月13日,华锐风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90元的发行价打破了当时IPO的价格记录。然而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当日即破发但收盘价81.37元,让很多投资者大跌眼镜,盘中最高价88.8元也成为了至今为止华锐风电股价的最高值。
  华锐风电能够在2011年上市,关键是以多年优秀业绩为支撑,然而,过去的业绩只能证明过去的辉煌,未来的业绩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依仗。2011年不但对华锐风电来说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对中国风电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年份。
  2011年2月24日,甘肃酒泉发生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4月17日,甘肃瓜州发生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同日,河北张家口也发生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风电机组事故频发不但给用电设备造成了不良影响,也让社会中更多人关注到风电。
  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频发让安全因素瞬间成为了风电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华锐风电自身设备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业内说道的话题。
  1月5日晚间,华锐风电在河北一风场安装风力发电机组调试时,发生触电事故并导致现场起火,导致3人死亡。10月10日晚,华锐风电5兆瓦机组在酒泉工业园区南郊工业园华锐厂区吊装过程中出现事故,导致5人死亡,1人受伤。和华锐风电进行合作的某业内大佬在私人聚会上曾经直言怒斥华锐风电:“华锐风电的东西质量太差!”
  这一系列接踵而来的负面新闻给华锐风电和风电行业盖上了一层阴影,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成为风电行业必须大力整顿的问题。国家随即出台了相关政策来规范风电发展,同时,国家能源局收紧了对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风电行业迅速转冷。
  受益于政策扶持的风电行业,在被政府踩下急刹车之后急转直下,对于华锐风电来说,韩俊良颇为擅长的“大客户关系”也因政策的变化而减弱,来自电力集团的订单迅速减少。另一方面,在政策支持期内大量建设的风电场也因消纳能力不足,弃风限电问题逐步恶化。
  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安全事故频发和弃风限电等一系列行业问题的出现使得整个风电行业遍尝苦楚。
  在华锐风电内部,高管人员的频繁变动也让企业陷入混乱和被倾轧之中。上市不足一年,总裁职位便由韩俊良变为尉文渊,这实际上代表着以西藏新盟为首的资本投资方对大连重工为首的企业运营方的不满。尉文渊到任之后便着手进行改革,然而非但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却导致了内部管理的愈发混乱。不到两个月,尉文渊便辞去总裁一职。
  截止目前,华锐风电在上市后总裁人选先后为韩俊良、尉文渊、王原、徐东福、马忠五位。频繁变动的总裁人选让企业内部人心惶惶,管理人员的反复更替,不但代表着资本投资方和技术运营方的博弈,更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改革方向,也因此拖慢了复苏的脚步。
  在市场经营上,韩俊良多年“重大伙伴,轻中小伙伴”,始终将市场开拓的重心放在五大四小等国有大型企业上,优先满足大型企业的订单。韩俊良还认为,“在中国做市场,最重要的是搞定政府资源。只要把自己做大做强,供货商等客户会主动求合作,自动送上门。”长期忽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需求和利益,导致中小合作伙伴对华锐风电多有不满。华锐风电注定要为此买单。
  随着风电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增强,风电下游市场分散,供应商对华锐风电的依赖性逐渐降低,华锐风电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也骤降。在政策的整体影响和华锐风电质量问题频出、韩俊良出走的双重叠加下,众多大型电力集团逐渐脱离与华锐风电的合作,转向明阳智能、金风科技等质量更优秀的企业。
  紧接着“财务报表作伪”和“技术偷窃”事件,更是极大的打击了合作伙伴对华锐风电的信任程度。2013年,华锐风电自曝家丑,称公司2011年度财报的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经核实,公司2011年度净利润多报1.77亿元。华锐风电上市前后业绩表现可称大变脸,除2011年外(刨除财务舞弊部分),2012-2018年华锐风电扣非净利润全部为负值。2019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1.26亿元,如果在第四季度未能扭亏为盈,或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很可能面临被退市,被踢出A股市场。
  另外,华锐风电的长期合作商,也是当时第一大客户的美国超导就知识产权及软件源代码问题向其发起诉讼,华锐风电被告雇佣超导前员工盗取技术。公司名誉受损影响的不单是当下,更是影响到未来。有传闻称技术偷窃事件不但使华锐与超导方面合作的数个大项目因此叫停,巴西、欧盟的公司也都避开和华锐合作。
  华锐风电初始投资人阚治东曾反思:一方面有宏观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更要检讨自己,前期扩展步伐太大。
  大起又大落后的华锐风电,何时才能东山再起?
  会否东山再起?
  如果想避免被清理出A股市场,华锐风电必须亮出“盈利能力”,企业能否盈利还是依靠主营业务。华锐风电如今业务能力究竟如何?
  作为一家上市已久的风电企业,华锐风电主营业务始终以销售风电机组为主。2014-2016年,华锐风电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占到企业营业收入的90%以上。截至2018年,华锐风电实现累计风电装机容量16524MW,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70MW,出口装机容量388.5MW,在国内市场排名第四。虽然国内排名靠前,但相比较排名第一的金风科技50GW的装机量仍然有较大差距。
  据最新财务报告披露,华锐风电目前主营业务在于风力发电机组销售(37.19%)、运维服务(24.05%)、EPC总承包(14.18%)、电力销售(12.44%)及其他(11.84%)共五方面。可以发现,在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组销售业务之外,华锐风电已经开始探索更多的自救之路。
  2016年,华锐风电建立运维子公司锐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以期在运维市场分一杯羹。经历了四年发展,锐源风能的营业收入占到了华锐风电总营业收入的四分之一,但整体还是在自有电厂中进行运维服务。
  2019上半年,锐源风能的运维业务新增订单金额1.6亿元,同比增长27%。虽然对于华锐风电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和同行业公司相比仍旧存在差距。2018年底,金风科技披露,运维业务在手订单金额为4.89亿元。较小的运维市场规模决定了运维业务不会成为华锐风电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锐源风能不能解决母公司所面临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华锐风电仍旧需要更多的开源来提供所需的盈利能力。
  EPC总承包也成为了华锐风电探索多元化业务的措施之一。据公司披露,公司先后收购了购张家口博德玉龙电力开发有限公司80%股权和张家口博德神龙电力开发有限公司80%股权,借此华锐风电正式进入风电场建设运营市场。但在2019年上半年,玉龙电力净利润为-605.8万元。神龙公司净利润为1771.64万元。较少的净利润始终不能支撑整个华锐风电集团的财务负担。
  业务探索外,华锐风电的股权始终处于分散的状态,公司缺少实际控制人,影响到企业发展策略的决定和发展方向的抉择。目前,大连重工为第一大股东,中泰投资为第二大股东。11月15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公司股东大连重共将所持有的30213.3060股公司股份以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给北京中顺宜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每股1.1元,该部分股权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5.01%。大连重工这一和华锐风电携手十数年的企业正准备一步步脱离华锐风电的泥潭。
  在目前整体风电行业向好的情况下,华锐风电能否探索新模式,找到盈利点,然后东山再起?我们拭目以待!不过,华锐风电仍需要更多开源节流的方法先来保证自己在风电市场中能好好活下来。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