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全自主天然气储罐投产: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渐显成熟

日期:2018-10-18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能源资讯中心

2018
10/18
15:08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储气库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 天然气调峰市场

10月12日,我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16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在天津竣工投产。该项目的投产,将助力缓解天津及华北周边地区冬季用气紧张的现状。据介绍,按照1户居民每月用气15立方米计算,该储罐储存的液化天然气可供天津市1500万人使用一个半月。中海油天津LNG分公司总经理王晓刚表示:“作为我国北方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设施之一,该储罐投产后,天津LNG的天然气储存能力将大幅提升近80%,可保障华北地区在冬季天然气供应高峰期‘罐中有气,心中不慌’。”

另据了解,在今冬明春采暖季,中国海油计划供应天然气24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0%,其中向北方七省市供应天然气61亿立方米,同比增加63.5%。在河北、天津、广东、浙江等省份,中海油与中石油通过天然气置换、互保互供等措施,利用中海油海气和LNG双资源条件,在南方地区增加3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与之相对应的,中石油利用其完备的管网系统将调配该部分天然气供应北方气源紧张地区,进而实现全国保供。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有关人士指出,今年天然气保供工作紧张有序,而且将进一步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罐中有气,心中不慌”

据介绍,该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南疆码头,足有52米高,罐内可叠放三架大型客机,它储存的液化天然气可满足2000万市民一个多月的生活用气。

液化天然气全容储罐是液化天然气产业链中的核心设备,其建造技术代表了产业技术领域的最高水平。为实现自主化建造,中国海油经过10年的技术攻关,全面掌握大型液化天然气全容储罐核心专利技术。

储罐的建成可为我国华北地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提供有力支撑。到2018年冬季保供高峰期,预计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通过管道外输的气态天然气可以占天津地区供应总量的40%~50%;通过槽车外输的液态天然气将占到整个华北地区总供应量的50%以上。

为保障华北地区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天津LNG接收站在现有20个装车撬的基础上增建了11个新装车撬,预计10月15日投产。投产后单日装车能力将从现在的400车(约8000吨LNG)增加至600车(约12000吨LNG),进一步弥补管道输送天然气的不足,保障供暖站、医院、学校等场所的天然气供应。

另据了解,中海油也正在重点推动蒙西管道天津段工程建设,力争于11月15日完工投产,开展保供工作。今冬明春采暖季期间,天津LNG接收站保供天然气量约12亿立方米,其中通过滨达管线增供500万立方米/日,通过蒙西管道增供500万~700万立方米/日。

据中海油气电集团总经理邱健勇介绍,中海油致力于打造全国天然气保供一盘棋,全力推进深圳LNG与大鹏福华德支线联通、广东管道与广东大鹏南沙分输站联通、广东大鹏与广东管网惠州分输站联通三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建设。今冬明春采暖季,广东地区计划保供气量约18亿立方米,“南气北上”气量大幅提升至3000万立方米/日。今冬明春采暖季期间,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海油将增供天然气30亿立方米,其中80%用于北方地区。

天然气储罐建设进度加快

所谓地下储气库,就是将天然气重新注入地下可以保存气体的空间而形成的天然气气藏,是集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供气、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等功能于一身的能源基础性设施。“作为天然气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储气库不可替代,也无法替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表示,对上中下游而言,储气库意义重大。首先,在夏季无法停产、压产的情况下,储气库可以缓解油田生产压力。其次,在天然气输入储气库的过程中,可提高管道负荷率,提升管道整体经营效益。再次,将夏天“囤积”的天然气放入储气库,对销售企业具有解压作用。

据了解,我国1999年建成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调峰储气库。伴随中国经济和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储气库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最近20多年,全国先后建设了25座地下储气库。

虽然取得巨大进步,但是根据国际经验,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一般不能低于天然气总消费量10%的红线,而目前我国储气能力仍存在巨大缺口。根据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供的统计数字,目前全球共有715座地下储气库,储气库资源主要集中在北美、独联体国家和欧洲地区。其中,北美占37%,欧洲占28%,独联体国家占30%。中国的储气库数量仅占全球份额的3.5%。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储气库的自然属性决定其建设难度大是建设滞后的内在原因,价格机制不完善和政策落地困难则是导致企业缺乏投资动力,制约其发展的外在原因。地下储气库建设所需的苛刻条件和南方地区构造破碎、气藏数量和规模小的地质背景形成了我国适合建库的资源稀缺的特点,目前已建成的18座储气库多分布于长江以北的油气聚集区。

“2017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487亿立方米,消费量2373亿立方米,消费量年均增长14.1%,国内供需矛盾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已达38.8%,未来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必须加快我国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建设。”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近期表示,由于储气库建设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夏季压产及冬季压减用户用气量,甚至部分地区还会出现“气荒”,加快储气库建设已成业界共识。因此,自2012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多个方面鼓励、引导、推进储气库的建设。卓创资讯资深天然气分析师国建分析,中海油此次重磅推出的大型储气罐设施,不仅证明了国企有能力设计、施工,更有力证明了国企的担当精神。

天然气产供储销链条渐成熟

在近期举办的2018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应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做好煤炭去产能,持续推动油品质量升级;积极推进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油气管网、LNG接收站项目等建设,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实施能源改革创新工程,深化电力、油气体制机制改革等。地下储气库在调峰和保障供气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明显优势。近年来,我国储气库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天然气年调峰能力达117亿立方米。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巨大缺口。需要进一步理顺政策、完善定价机制,使储气库走向市场化运营,以调动各方积极性。

201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委联合发布的《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30年,我国地下储气库要形成有效工作气量350亿立方米,但目前只有100多亿立方米。为此,除地下储气库之外,还需建设一批城市大型储气罐群和类似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储气设施。而天津市此次投产的16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市场化运营是发展趋势。”张玉清说,国外储气库运营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公司化运营,随着天然气产业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目前,我国储气库正处于快速发展初期,管理模式与国外早期模式相似,以中石油为例,主要是由上游天然气生产商负责建设和管理。

要进一步推动储气库发展、彻底解决气荒问题,最终要靠市场化手段,采用不同定价机制,合理的储气收费模式和标准是储气库得以生存的条件,也是储气库走向商业化运营的前提。欧美国家实行天然气峰谷价政策,美国天然气冬夏价差50%以上,法国冬季气价是夏季的1.2倍~1.5倍。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应设立重大专项资金支持储气库前期评价及建设工程,提升储气库建设速度;进一步开放工作气量交易市场,实施库容、工作气量及调峰能力的灵活交易,推进储气库业务市场化;放开储气库建设市场,推动国家、地方、企业和外资共建储气库。

去年冬季,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一度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暴露出我国在天然气生产、供应、储备、销售等环节的不足。今年年初,国家将“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程”列为今年能源领域重点推动的七大工程之一,并围绕增产增供、重点管网联通、储气设施建设、用户调峰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举措,出台了《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在储气设施方面,在政策的推动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下,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及配套管道建设也将迎来投资高峰,或将催生千亿元级储气调峰建设市场。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