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浙江平阳制革污染被省外“笑纳”值得警醒

日期:2015-11-23    来源:新华网  作者:谢云挺

能源资讯中心

2015
11/23
14:05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制革污染 污染排放 治污标准

记者近日在浙江平阳县水头镇采访了解到,经过10余年的反复整治,这个曾被称为“中国皮都”的制革加工基地的污染状况得到显著改观。不过,也有不少污染源转移到了外省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平阳水头制革业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02年当地制革企业达到1290家,用于加工的滚桶式转鼓3300多个,年产值近4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皮交易市场、猪皮革集散地和加工地之一。大量污染物排放使当地居民深受其害,也使下游沿线的居民怨声载道。

“先污染后治理,让平阳付出了巨大代价。”平阳县环保局总工程师邱殿星说,从2003年被挂牌督办起,仅大规模的集中整治行动就有11次。“政府之前从制革业获得的收入都投到了后期治理,还远远不够,治理复杂艰难。治污难让平阳对保护好绿水青山有着切肤的认识。”

2013年,平阳全面取缔制革重污染的生皮铬鞣工序和开皮机生产,把水头制革企业减至8家,加工转鼓减到223个。从制革源头减少污染排放,治理的效果才彰显出来。

“又脏又臭的生皮铬鞣加工是制革污染源的大头。大量污水和污泥要达标处理费用昂贵,是一些企业不可能做到的。”参与过污染整治的干部说,不过,平阳在挤压淘汰源头污染,外省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却在“笑纳”承接污染源的转移。

一些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近年来,外省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承接了不少被当地淘汰的生皮制革加工生产,有的地方甚至把降低环保要求当做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之一。“平阳整治制革污染历时10余年,是因为制革业污染的治理难度大,偷排、不达标等问题让政府防不胜防。平阳走过的弯路和教训,值得一些地区警醒。”

浙江省环保部门的专家说,平阳虽然全面退出制革重污染的生皮铬鞣工序,大大减少了源头污染排放,但水头制革业仍有2000多万标准张的年产量,地方政府应重新审视制革业带来的正负效应,进一步加大治污投入,提升治污标准,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