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中海油进军新能源受挫 非常规油气领域节节退败

日期:2015-04-18    来源:中国经营报

能源资讯中心

2015
04/18
08:38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中海油 新能源 非常规油气领域

在考察和准备了3年之后,2015年4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宣布暂时放弃其安徽页岩气项目。 3年前中海油在安徽芜湖钻探的这一页岩气项目,曾被寄予厚望。

中海油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凡荣在2014年业绩发布会上回应说,根据公司的评估和判断,安徽省的页岩气资源“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开发”。

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是一个分水岭,在连续多年的高投入后,中海油要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了。而这背后既有大的环境形势变化的因素,也有公司内部资金压力变大的原因,反映了公司战略布局的调整。

激进投资后的回归

这只是中海油投资放缓的一个缩影。

2015年初的业绩展望会上,中海油对外宣布,其2015年资本支出计划为700亿元~800亿元,比2014年预计实现的资本支出降低26%~35%,其中,勘探、开发和生产资本化支出分别约占21%、67%和10%。

“其实这也很正常,在国际经济和油品市场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包括壳牌、道达尔几乎所有的石油巨头都放缓了对外投资或新项目建设的步伐。”金银岛副总裁钟健告诉笔者,谨慎投资、低调过冬,具体未来的举措则要看整体市场的变化情况。

油价可能长期疲软,削减成本将是中海油的当务之急。不过这可能只是一个契机,放缓的不仅仅是页岩气项目。中海油此前在新能源领域和非常规油气领域的投资可谓激进,但成效不佳,甚至败迹连连,近两年都已经放缓了投资步伐。

一些不愿具名的能源业界专家称,作为一家以海上石油勘探和开采业务为核心的石油企业,中下游的成品油炼制和销售业务一直是中海油的短板,上岸并完成上下游一体化的国际能源公司转型成为公司战略目标,特别是傅成玉上任后,在中海油中下游布局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初步形成“两洲一湾”“一江两线”的战略布局。

同时由于常规油气项目已被两大巨头瓜分殆尽,中海油只能另辟蹊径,大举进军新能源和非常规油气,打造成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从2006年下半年到2010年,中海油批准的新能源投资逾百亿元,涉及风电、动力电池、生物质能等领域。“中海油曾经错失了布局中下游的最佳良机”,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油品营销与加油站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旭东指出,当时进入新能源领域已经很晚了,但彼时的中海油高层仍然认为不能再错失新能源这个“上岸”的绝佳机会。

现实非常残酷。在2011年和2012年两年间,因投资回报极不理想,除保有原有项目外,投资开始回缩——作为中海油六大业务板块之一的新能源,地位逐渐被放低。直到全面回缩后的2013年,中海油才对外宣布,公司新能源领域开始实现盈利。

好景不长,2015年春节前夕,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海油碧路(南通)生物能源蛋白饲料有限公司(下称“海油碧路”)74%股权及39186万元债权。海油碧路74%股权对应挂牌价格仅为1元,也就是说只要有人接手该公司的债务,海油碧路的74%的股权就归其所有。

资料显示,海油碧路成立于2006年,其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9938.05万元,净利润亏损19591.05万元。以2014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其净资产账面值是-9605.74万元,评估值为-5985.4万元,属于巨亏。

事实上,如今中海油对外发布公司有五大板块: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显然,新能源板块已经被王宜林从中海油主业中彻底删除。

几乎同时,“上岸”这个提法则也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王宜林上任后不久提出了“二次跨越”。

何为“二次跨越”?

“二次跨越”这个词首次出现在2012年4月份,上任不久的王宜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奋力推动海洋石油工业“二次跨越”》文章,集中阐述了“二次跨越”理念,这实际上也成为了中海油接下来几年发展布局的总指导方针。

中海油成立于1982年,到2012年刚好30年,“中国海油”油气年产量由成立之初的9万吨增加到目前的5000多万吨,建成“海上大庆油田”,形成了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这是一次跨越。

“二次跨越”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全球最强石油公司行列,基本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到2030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

“实际上王宜林着重突出了主业——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告诉笔者,这相当于回到了卫留成执掌中海油时候的思路。

从2006年中海油出资3.88亿元,将上海星城石油有限公司83.2%股份收归囊中,迈出了销售网络扩张的第一步算起,到现在已近10年,但其全国加油站只有570座,跟中石化[微博]的3.3万多座和中石油的2万余座相比,明显不在同一量级。而中海油近三年炼油数据显示,其原油加工量从2012年的3008万吨,下降到2013年的2961万吨,2014年更是仅为2845万吨。

“这一方面说明中海油加油站网络扩张不力,另一方面说明中下游投入力度不大。”韩晓平说,如果从上中下游产业一体化的角度来看,中海油离其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目标甚远。

这其实可以从“二次跨越”方针里找到端倪,“二次跨越”发展纲要确定了“突出、加快、有效、集约、择优”产业发展方针和“合作、稳健、差异化”发展原则。“上游更大、下游更优、专业技术服务更强”的基本产业格局。突出、做大的是油气勘探主业,而对中下游乃至新能源则是集约、择优发展。

这也为中海油这些年发展布局敲定了框架。外界普遍认为,经过连续试错,中海油先前打造的新能源版图大幅萎缩,并由全方位布局转向择优发展。突出主业和押注煤制天然气,这家传统能源企业正在向一家更纯粹的油气公司回归。

中海油当年就用一个“惊天大手笔”完成了这种回归。中海油于2012年7月23日宣布斥资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这也是当时中国企业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虽然每股作价较当时尼克森股市收市价,溢价高达61%,但当时市场各券商曾假设布兰特原油长期均价是每桶93美元,则出价合理。没想到2014年国际油价来了个过山车,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跌破50美元,较2013年6月原油价格峰值相比跌去近六成,而市场各方认为油价的这种低迷将长期持续,给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业的中海油带来巨大压力。

“这个原先的‘热馍馍’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现在看这笔买卖是亏了”,中国石油(13.38, 0.37, 2.84%)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坦言中海油压力巨大。

记者查阅2011~2013年的中海油年报显示,其营业总收入从2011年的4882亿元逐年增长到2013年的5901亿元,而利润总额从2011年的1123亿元逐年下降到2013年的1014亿元,下降幅度不大,但也表明公司在整体环境不好的背景下,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年报同时显示,2013年上游总资产占中海油总资产的53.85%,依然占据半壁江山,不过中下游总资产占比已经提升到了23.9%。同时,颇具戏剧性的是,2013年的营业总收入中上游收入仅占整体的29.68%,但利润收入却占到了整体的71.88%;而中下游营业总收入占到整体的61.12%,利润收入却仅占整体的14.63%。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岸上摸爬滚打了多年后,中海油会发现其最擅长的还是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不过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不变,意味着中海油的“上岸”步伐可能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中海油年报还显示其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从2013年年初的1574亿元和2976亿元分别上升到了年末的2404亿元和4655亿元,资产负债率大幅攀升。

负债率高企显然不是好事。数据显示,2013年“三桶油”的资产负债率从2007年的20%左右飙升到50%的水平,远高于国际石油企业20%至30%的平均资产负债率。2014年,中石油和中石化削减了资本支出,中海油却继续增加,突破千亿元。

大浪退潮,曾经在新能源领域激情满满的中海油,如今充满无奈。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