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聚焦

全民吹响绿色环保集结号

日期:2008-07-27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哈尔滨日报

能源资讯中心

2008
07/27
07:08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全民 绿色环保

    今天,绿色消费正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开始自觉地吃绿、穿绿、住绿、用绿,珍视生存环境和生命健康。这里要说的是绿色消费并不是消费绿色。提倡吃绿、住绿、穿绿、用绿的目的是为了在环境保护中有利于身心健康。“我们只是改变奢侈浪费、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减轻周围环境的压力,因为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多么富有,你都无权挥霍资源。挥霍浪费,不再是体面与荣耀,而是自私、冷漠的象征。”这是一个环保自愿者的话语。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已经成为了一种消费时尚。少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塑料袋、买环保电池、注意废旧电池的集中回收,交流捐赠光荣,闲置浪费可耻……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让环保这个话题成为了人人可以参与的行为,文明、科学的消费观念也就渗透进了我们平时的生活之中。

  绿色生活,

  一个心灵划分的圈子

  绿色生活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包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涵盖了生产行为,又包括了消费行为,如何通过人们自己的努力,过上一种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生活,已经成为了许多市民努力的方向。简朴、适度的绿色生活是一种生活乐趣,绿色生活是将环境保护与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融入一体的新文明、新风尚的生活。

  “关注环保的人很多,但她是细节大师。她擅长从生活方式的微小缝隙里勘查出浪费的黑洞,让最大众的消费转化成最有效的环保行为。时刻提示身边的人:处处节约和舒适的生活可以和谐共存。”这是人们对环保爱好者张晶的一致评价。

  实际上,她是坚定的无车族,提倡多走路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实在要开车或打车时也坚持“拼车概念”,尽量坐满人再走。家中也没有空调,她说适量出汗是对身体的照顾,能把体内的毒素都排出来。她家中盆子很多,洗衣洗菜的水被用来冲厕所。为了省水,她提倡冬天一周洗一次澡。“很多人把洗澡看作了生活的程序,其实没必要。”她近年愈来愈少买衣服,“10多年攒下的衣服够穿了。”她自己做垃圾分类,出去吃饭随身带筷子,去超市自己带袋子。电池要环保的,灯泡要节能的,洗衣粉要无磷的,买菜要买带绿色标志的。说起绿色蔬菜都比较贵,她反问:“你以为现在那么多癌症是哪里来的?绿色食品是防癌的,买的是健康。”

  她以一位女性的细致特质,倡导了一种个人化的绿色生活方式。严肃宏大的环保问题被她分解为一个个细节与生活方式:“我们从垃圾分类这样的具体行为开始,到反思人与自然、人与心灵的关系,推广一种简约其行、高尚其志、强健其身、和谐其境的绿色生活方式。每个女人其实都能成为一个好管家,一度电,一滴水,你也是在拯救地球。”

  上班方式革命,将“拼”进行到底

  既可以享受私家车的舒适,又不用花太多的费用,几个顺路的人拼一辆车上下班,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在哈尔滨市流行。目前,无忧拼车网、顺风车网……拼车一族建了很多属于这个圈子的网站,宣传其所倡导的环保理念的同时,也广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得其乐。记者调查发现,眼下在哈尔滨拼车网的覆盖已经细化到小区,很多邻居就是通过拼车而成为了朋友。

  车友们的这种拼车行为也给汽车租赁公司带来了一块新的业务发展空间。在道里区工作的王先生与几位朋友就是拼车一族,但这几个志同道合的哥们除了上下班拼车,周末出游也开始拼车。虽然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私家车,但最后发展成想体验不同车型拼起来的感觉。于是,租赁公司成为他们的选择。附近一家租车公司就是从王先生等人的行为上看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眼下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保,特别是白领人士,“所以我们最近新增了一项业务,专门针对这些拼车的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越是新款越是节能环保的车型,越受拼车一族的喜欢。而他们现在也开始尝试针对不同租赁人群进行专门的统计,改以往的按车收费为单独针对每个人收费,并为这些人介绍就近可以“拼”到一起的车友。

  拼车一族在实现其节能环保理念的同时,也扩大了社交圈子,交到了很多朋友。他们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要将“拼”进行到底,并时刻不忘向周围的人推广这个理念。随着环保被更多的人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拼风”会很快流行起来。

  “绿领”宣言,我们需要绿色生活

  现在,绿色生活并不仅仅是一种定义,它已经在都市中衍生出一个个族群,成为绿色生活的忠实拥趸———比如乐活、绿领一族。“下班关手机、点菜要VC(维生素)、周末必出游、随身带垃圾(袋)”这句话有些夸张地描述了绿领的生活状态。但表达的愿望却是人们热爱大自然、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当然这也是人们最大众化也最平淡无奇的追求。

  现代化的生活中充斥着太多的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盒、一次性桌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圆珠笔、一次性照相机……这许多的一次性用品虽然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相关资料显示,一棵生长20年的大树,仅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我国每年生产1000万箱一次性筷子,为此减少森林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当地球上最后一棵大树也被人们砍伐用以制作一次性筷子时,我们居住的环境开始无法避免地变成了沙漠。当看到电视广告上这触目惊心的画面,孙莹开始设想自己应该为环保做些什么。

  孙莹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基本都在外解决自己的午饭问题,单位附近的快餐厅是她最常去的地方。吃不完的东西打包带走也是常事,后来看报纸上说其实一次性的餐盒最不环保,孙莹开始不再使用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现在她每天晚上都会把自己第二天的午餐准备好,用饭盒装好带到单位去。在她的带动下,许多同事都开始自带餐盒和筷子,连部门聚会吃饭她也会要求使用自己带去的筷子。孙莹告诉记者,每天中午当她使用自己从家里面带来的筷子吃饭,她就会为自己又节省了一双一次性筷子感到高兴。她说:“虽然个人的力量十分藐小,可是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那么就会给我们的家园保留下参天大树。”

  随着绿色生活方式的盛行,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也逐渐带起了绿色生活经济链。绿色食品、环保家具、绿色建筑、生态旅游迅速发展起来。现在一些原生态的农家菜馆、原始生态游生意也愈来愈火,各种有机、无添加物、有生产履历书的健康概念食品、用品都开始热销起来,相关的杂志书籍、服务也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自己的“绿色之旅”。他们不自觉地开始接受绿色生活方式———他们吃健康食品与有机野菜,穿天然材质棉麻衣物,他们使用二手用品,骑脚踏车或步行,他们练瑜伽健身,听心灵音乐,注重个人成长,这群人通过消费和衣食住行的生活实践,希望自己心情愉悦、身体健康。

  张阿姨说:“十几年前,人们逛商店时总是自己带着编织袋。那时商店不提供塑料袋,顾客买东西都用报纸一包就带走。由于家里没有空调,办公室一般也不装空调,到了夏天人们只能忍受酷热,每人手摇一把纸扇。那时的生活人们过得也很快乐。”

  今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限塑令”正式实施,这一政策影响了国人的消费观念。人们重拾布袋子,重提菜篮子;肉用绳子拎,水果用篮子装,成了一些市场的新风景。时间回溯到十几年前,那时候没有纸巾,人们用的是可以洗涤后反复使用的手绢。事实上,那时人们很少扔掉东西,要是还能废物利用就不会丢掉。环保、最大限度亲近自然,这是我们几十年前的基本生活方式,经过一个历史周期后,它作为一种时尚又回归了。

  值得提醒的是,绿色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持久的时尚。如果一个人是抱着凑热闹的目的走近绿色生活的话,那最好早点走开。

  绿色消费,

  已成为一种群体精神

  一只不起眼的塑料袋,牵扯到的却是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这样宏大的话题。事实上,从纸袋、布袋到塑料袋,每种购物工具的变化都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演化,而当越来越严峻的能源消耗、白色污染等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改变这种方式就成了必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许“限塑”并不是一种改变,而只是一种回归,从塑料袋到纸袋、布袋的回归。生活中没了塑料袋,却多了环保又时尚的购物袋,我们的很多生活习惯随之改变。

  “环保应该是一种生活理念,限塑仅仅是其中的一环。”在市区一家民营企业上班的刘敏对此理解得很是深刻。随着限塑令的实施,刘敏已经养成了随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把买到的东西统统往袋子里塞,实在塞不下了就干脆拿着,尽量避免使用塑料袋。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薇说,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大力鼓励市民自觉选择绿色消费,促进市民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在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体现绿色生活理念。如推出鼓励政策,引导市民外出以公共交通或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为首选,购买小排量汽车等;在居民住宅建设中,要大力推广太阳能和节水节电设施的利用;倡导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不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积极改善条件,为市民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等绿色行为方式提供方便,这些行为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我们现在感触不深,实际上,绿色生活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已经从物质转移到精神,它提醒我们在繁华城市里不停奔忙的同时,也关注一下自己的生存方式。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