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聚焦

美国怕成为“能源人质”担心与新兴大国冲突

日期:2006-04-14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环球时报

能源资讯中心

2006
04/14
08:18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美国怕成 大国冲突

2月20日,布什发表演讲,号召美国人改变消费习惯,使美国减轻对外部石油的依赖
    “能源人质”—————这个词与美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超级大国”地位颇不相称。美国总统布什认为,敢于“绑架”美国的,就是那些“不喜欢美国”但又向美国输出石油的国家。美国的应对之道则是开发新能源,减少对海外能源的依赖。分析人士指出,70多年前,美国制定了“石油政治”这个影响深远的游戏规则。现在,美国要亲手颠覆它。如果一切“顺利”,到21世纪中期,世界将很可能会分为两大阵营—————新能源阵营和石油供给国、需求国阵营。当美国不再需要“为石油而战”时,它会变得更保守还是更咄咄逼人?它的战略防范对象和“改造对象”会不会因此而改变?

    美国要在能源结构上“急转弯”

    进入2006年以来,美国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令人侧目”。1月31日,布什在国情咨文中表示,美国对海外石油过分依赖,而且这些石油大部分来自不稳定地区。他呼吁通过科技创新使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成为历史。到2025年,美国计划用新能源替代中东石油进口量的75%。这番话马上在中东“炸响”,沙特等国要求美国就此做出解释。

    布什并没有在乎沙特等国的反应,他连续不断地阐述着美国的新能源战略。2月18日,布什在广播讲话中,大力倡导美国加大对核电的开发利用,甚至提出建立“核大国联盟”。2月20日,布什在外出视察的首场演讲中,将能源安全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他说:“一些向美国出口石油的国家要么政府不稳,要么与美国有本质区别。这些国家知道我们需要它们的石油,因此就削弱我们的影响力。当我们被那些不喜欢美国的国家当作交换能源的人质时,会产生国家安全问题。”

    此外,布什还表示,随着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对石油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供给。石油价格的急剧增长,吞噬了美国预算、损害了美国经济。他表示,美国经济极易受到石油的高价格和供给中断的攻击,美国必须调整能源战略。

    美国确实“深谋远虑”

    对于改变能源政策的动机,美国说是不愿“受制于人”、“防范经济风险”,实际上,美国的眼光早就盯向了20年、30年,甚至50年之后的世界。

    首先,美国希望通过此举强化国内经济安全。“9·11”事件以来,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国际油价狂升。这导致美国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急剧增加,利润大幅下滑,部分企业大量裁员。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作为世界头号能源消费国,60%的石油消耗来自海外,高油价直接导致美对外贸易赤字越堆越高。2005年美对外贸易赤字达到创纪录的7260亿美元,其中因进口石油所导致的赤字占29%。为弥补亏空,美国又必须以发行国债的形式,向海外举债。有分析称,美国的债权国正在对美国形成“致命的影响力”。这些国家一旦抛售美元,美国经济将走向崩溃。因此,布什说:“高油价凸显了美国人民和企业的脆弱性。”其次,新能源战略服务于美全球战略。目前,“推进民主”、“结束暴政”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大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民主赤字”所引发的政局不稳、恐怖主义滋生等问题令美国头痛不已,美国希望通过对这些国家的“政体改造”,全面推进自己的战略利益。美国国内的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开创的“石油政治”使一些产油国中出现了“掌权的新贵”。他们自恃对全球能源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借助于美国在油气资源上对他们的依赖,在“民主压力”面前往往只做表面文章,拒绝按美国的要求进行“实质性改革”。对此,美国虽然早已看在眼里,但因“有求于人”而陷入“有力不敢使”的战略困境。由此产生的双重标准被美国新保守派人士视为政策推行不力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美国认为伊朗、委内瑞拉等国敢于频频挑战美国也与能源有关。伊朗早就放话,如美国和以色列对其核设施实施“空中打击”,就阻断霍尔木兹海峡的海上油路,作为反击美国的手段。委内瑞拉则在高呼反美口号的同时,利用手中大量的“石油美元”与古巴等国结成“反美轴心”,着力打造“拉美人自己的拉美”。

    从整体上看,石油产区的反美情绪近年来也在不断上升,在美国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几乎所有的石油富产区国家都被美国定位为“处在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今年1月,《纽约时报》曾发表一篇题为《能源绝境》的社论。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只要美国每天花费数十亿美元从国外购买石油,美国就不可能打赢布什总统自夸的反恐战争。美国也无法在中东建立民主,因为当地石油收入颇丰的各国政府不想要民主。只要美国仍依靠那些不稳定的国家提供燃料,美国就永远不会具备它所需要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第三,美国希望以此规避大国冲突,限制新兴大国与反美产油国发展关系。在美国看来,随着中印等新兴大国崛起速度的加快,它们对海外油气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势必引发全球能源供应的紧张。美国国内的部分学者始终认为,新的世界大战将因石油而起。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就曾以《大海湾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转变能源结构,美国既可以避免与中印发生正面冲突,也有利于在未来防范俄罗斯,因为到2008年,俄有望成为美国第三大石油供应国。

    美国对此还有更深层的考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袁鹏指出,美国最近在能源战略上的一个重要动作是推动美印之间的核能合作。这表现出了美国能源战略调整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和新兴国家加强能源合作。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盘算中,这种合作可以弱化反美产油国和新兴大国的关系,使这些产油国不能借助与新兴大国的关系而有恃无恐地限制美国的作为。

    第四,可以解决棘手的国际难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的学者郭晓兵认为,美国开发新的能源技术,可以为解决棘手的国际问题提供新手段。例如,如果美国解决了核能的循环利用、核保障、核监测等技术难题,就可以向朝鲜、伊朗等表示要利用核能的国家提供一定的核设施。这样一来,美国所担心的民用核技术武器化的危险将降到最低。美国对核问题“束手无策”的现象将得到极大改观。

    第五,美国此举也是国内政治的需要。能源问题历来是美国的软肋,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能源危机。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相当严重,现在美国的掌权者都经历过那个时代,对能源危机可谓记忆犹新。他们知道,能源是美国的生命线。另外,布什政府本身还有非常浓重的能源利益集团背景。在中期选举日益临近的情况下,布什政府卖力地推销新能源政策也有助于其改变形象。

    美国新能源政策的乐观与不乐观

    在美国国内,布什提出的新能源政策争议很大。拥护者认为,摆脱了海外能源的束缚,在新型、高效、价格低廉的替代能源“驱动”下,美国经济将会更有竞争力,综合国力也将大幅度提升。这很可能使美国迎来一个新的“扩张时代”。历史证明,美国在海外的冲动是与其实力成正比的。此外,美国将对新兴大国崛起所引发的国际形势的变化更具掌控力,不再为“油”所困而得到加强的战略灵活性也有助于其“两面下注”,让新兴国家崛起的效应相互“对冲”。

    反对者则认为,布什的想法不切实际,短期内研制出石油的替代品可能性不大。况且美国对海外石油的高度依赖,是美国企业寻求能源供应的市场行为,在政府不通过法令对相关国家进行石油禁运的情况下,这种局面很难改变。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价格杠杆因素,政府的行动能力有限。美国的整体新战略也将和新能源“无限期地绑在一起”。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布什提出的新能源战略无疑将是美国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对能源战略的调整,也势必将会影响到未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的走向。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